第61章 開源節流(2 / 2)

有人開了頭,又不需再議公田法,大臣們便開始踴躍起來。

馬廷鸞道:“臣馬廷鸞讚同文大人之言,臣建議,解決國庫拮據一事就圍繞開源和節流兩方麵來議論。”

吏部尚書葉夢鼎跟著道:“臣附議,臣提議重新核定各級官吏,先從官員開始,對於不必要的職務進行合並裁減。”

陳宗禮,朱貔孫,江萬裏等太後黨,中立派紛紛附議。

我見眾人開始發言,道:“那就先來議論這節流一事吧。”

“臣提議消減地方官員。”

“臣認為當降低各級官員俸祿。”

“臣建議控製各部rì常開支。”

“臣覺得可以裁減廂軍。”

“臣。。。。。。”

在這個氛圍下,即便如賈似道一派之人,也忍不住出班上奏,似乎不話就代表不給皇帝麵子,自從rì食後,這般大臣對我這個皇帝或多或少都有了些許敬畏之心了。

我一邊看著,一邊聽著,一邊思索著。

按照這般朝臣中的大多數所言,僅僅是節約了皮毛,而且大多數都是針對旁人,這些表麵上的節流最多讓他們少拿幾個銅板的俸祿而已。

真正的虧損都是藏在了暗處,貪汙**才是當權者隱形收入的大頭。

曆史上的每一次變革都十分困難,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變革都牽涉到當權者的利益,所以越過激的變革越會招來強大的壓力,甚至是付出變革者的鮮血。

從商鞅變法到戊戌變法那一次不是血淋淋的。

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始終是人治社會,即便有健全的法律,也都淪為一紙空文。

我打斷道:“眾位愛卿所言甚是,朕會仔細思考,下麵再來議議這開源一事吧。”

江萬裏首先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為,開源一事首要是重視農業,我朝之本乃是農業,朝廷當興修水利,提高農作物收成,提升農民種地的積極ìng;其二是要發展工商業,鼓勵各地作坊業,貿業等不同的經濟形式,作為農業的補充,而朝廷也可以按其收入進行征稅。”

“這江萬裏倒有些見解啊。”我暗道。

馬廷鸞反對道:“我朝稅收主要來自農業,工商業所得極少,江大人不可本末倒置。”

江萬裏道:“馬大人。。。。。。”

我怕二人一爭論開,又得跑題,急忙打斷道:“江愛卿,馬愛卿,今rì隻提想法,無須辨識,隻要利於國庫增收之事都可言及,不論是否可行。”

洪賜接著道:“發展工商業是可行之路,隻要製定律法收稅即可,一來可以增加國庫收入,二來可以安置越來越多的流民。”

陳宗禮道:“臣以為當以農業為先,倉廩實再行商業。”

陸秀夫見眾人得差不多了奏道:“陛下,昔臣隨李大人剛入揚州時,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凋敝,李大人除了重點安置農戶外,也極力扶持揚州的鹽業,這才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使揚州城的麵貌煥然一新,臣以為各地在重農的前提下,因地製宜地發展地方ìng的多種經濟方為正道。”

賈似道瞟了陸秀夫一眼,心道,這李庭芝手下有能人啊,我還是應該勸廖瑩中入朝為官,僅憑翁應龍等人在朝中還是顯得有些勢單力薄。

除了江萬裏洪賜等少數幾人,大多數朝臣都提議擴大農業投入,不讚成扶持工商業。

“眾位愛卿,下朝後各屬部門自行討論,後rì大朝時再做定論。”我在宣布退朝時看著賈似道,“師臣留步,隨朕到禦書房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