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2 / 2)

“公子認為蒙古人三年左右必會南侵,那以公子之見,他們會從哪裏選擇突破?”

“如果我是蒙古人,自然會選擇從襄陽一帶發起進攻,隻要突破襄樊防線,便是一馬平川,東可進軍臨安,南可直下廣東西,以蒙古鐵騎的野戰能力和速度,我朝必定會陷入萬劫不複之中。”

“公子如何看待這場戰爭?”李庭芝接著問道。

“這場宋蒙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這點祥甫不會否認吧。從雙方軍力的對比來看,我認為會經過三個階段,在戰爭初期,首先是蒙古主攻,我朝主守的局麵,我朝依托城池,江水,隻需守住各大防線,就能夠將戰爭拖入第二階段,也即是會進入相持階段,這個階段雙方互有攻守,人力物力財力的儲備會顯得十分突出,最後一個階段便是我朝大舉反攻的階段了,此時也就是該我王師北伐,定中原,平下,一雪靖康之恥的時候了。”

李庭芝稍加思索,似乎在消化我這番話,片刻後又道:“公子,那你如何看待這忠臣jiān臣?”

我知道這李庭芝是想了解我對於賈似道的看法。

“自古以來,忠臣,jiān臣都是和帝王相連的,祥甫,我來問你,秦檜在唐太宗手下還會成為千古jiān相嗎?魏征在宋高宗麾下還能成為千古名相嗎?”

李庭芝一愣,似乎從來沒有想到過這個問題,也沒想到我會如此反問,遲疑片刻後才道:“我認為不會。”

“嗬嗬,就是如此。”

文祥和陸秀夫也是第一次聽我評論忠jiān,同樣愣到,反倒是袁棘表情自然,似乎對於我的言論理解甚透。

李庭芝猛地喝了一口茶,突然離座跪倒在地,鄭重地磕了三個響頭道:“請陛下恕臣之罪,臣李庭芝定當不負陛下厚愛,為我大宋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祥甫快快起身,無須如此。”

我知道此刻李庭芝已經拋開心結,從此會一心為我辦事了,我也是長長地舒展了一口氣。

李庭芝的前麵兩個問題是在考驗我的能力,盡管四象之已經讓其佩服,但那都是我的辭,可以隻是泛泛之談,而對於其突然提出的兩個軍事問題,可不是誰能事先準備就緒的。

最後一個問題顯出了我的氣魄和容量,暗示李庭芝,正是帝王的問題才造成了所謂的jiān臣。

李庭芝起來後,心情大好,心中之石已落,笑道:“公子的軍事見解果真高明,已經超出常人之見識,對於rì後的戰爭,我也曾經仔細考量過,卻遠不及公子之jīng辟獨到,祥甫服也。至於忠jiān之,公子之見更是前無古人,作為帝王,能有如此能耐,是臣之幸,也是我大宋之幸也。”

“大人,你終於笑了。”陸秀夫道。

“哈哈,君實,你ìng格較為孤僻,清高不羈,當初你離開揚州城進京時,我還擔心你到了臨安會受委屈呢。此時方知,你是很幸運的。”

“祥甫,聽你明rì會立即離京,是不是揚州城出什麼問題了?”

李庭芝不好意思地答道:“回公子,揚州城沒有問題,是臣自己心中有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