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隨風一行人在秦竹的草廬中休息了一晚上,次日難得的孟隨風起了個早,至於原因,秦竹可是很好學的一個人。
“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
“若五藏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客氣邪風中人多死。千般疢(音趁)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藏府,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
“以此詳之病由都盡。想不到隨風兄弟也通曉醫理。”
“哪能啊,隻是偶然看過這幾句,覺得熟悉所以誦了出來,擾了謙之兄的雅興,十分抱歉。”
孟隨風心中卻是想著,看來我這上輩子涉獵挺廣啊,龍珠所傳承的東西當是需要某些啟示,或許在此呆上一段時間會有意外收獲。
“謙之兄,小弟有個不情之請。”
“但說無妨。”
“小弟想隨謙之兄學些醫籍。”
“就恐我誤人子弟了。對了,昨日隨風兄弟那番作為有何深意,我至今不得其解,請隨風兄弟為我解惑啊。”
孟隨風想了想,“天地間別有一股疫氣散於其間,常附於物,我昨日所為乃以靈泉祛除小四腳上之疫氣,以火焚針上之疫氣。”
“原來如此”突然一拍腦門,“我道先師曾說過針前須將金針就火,原來如此啊!慚愧啊。多謝賜教。”說完便作一長揖,孟隨風趕忙將他扶起,“小弟當不起,當不起啊。”
“你們在做什麼?”音如黃鶯出穀,在這微涼的清晨帶來一絲清爽,不由得讓人心神舒爽,不用說能有這音色的隻能是霍鳳伊了。
“鳳伊,我打算在此地逗留一段時日,看看這四周風土人情,也隨謙之兄學習一段時間。你看可好?”
“隨你樂意,不過我不想總呆在屋子裏,悶也悶死了。”
“那得讓程節和商離跟著,不然我可不放心。”
“哦”
嘴上無奈的答應,背裏卻是以法術傳音,向孟隨風表明自己的懊惱“不放心?怕我闖禍?你太小看人了,哼。”
“我先出去轉轉,你們繼續,我不打擾了。”說完就出門去了。
……
寒來暑往,春去秋來,不知不覺的已過去兩年時光,人總會靜極思動,更何況是原本就打算雲遊四方的浪子。
這一日,村外山頭聚集了二三百人的樣子,不是祭祀是送行,為孟隨風四人送行。兩年來他們四人在秦竹草廬中居住,總有頑皮孩童因為些磕磕碰碰來尋醫,久而久之也就與四人相熟,孩子總是能讓人心生好感的,有了好感四人總覺得他們有緣分就應當教人家一些東西,孩子們因為彼此之間的要強也吃得了苦頭,於是乎,禮、樂、射、馭、書、術這些頑皮孩童也算是入了門,算是有了丁點學識,蒙學也算是過了關。有些人習了武,有些了學會了一點煉氣法門,雖成不了什麼高人,好歹也是強身健體了。再多的就得靠個人的努力與悟性了,他們四人在秦竹的草廬中可留下了不少東西,這些東西全記錄在了一塊玉簡裏,誰讓這還有兩個“神仙”中人呢。基礎有成,心性上佳的人自然會得到秦先生傳授神仙仙法,這是村民們樸素的認識,都是那一次水火齊出的影響,那一天以後村民知道了村裏秦先生家來了神仙,雖然後來知道了他們還不是神仙,可是將來的事誰又能說得清楚不是沒準就是了。
秦竹原本在孟隨風的邀請之下已動了再出去走走的心思,可是一想到自己走後村中就再無可用之醫者,便放棄了心中欲望,起碼在培養出可以真正接替自己位置的人之前是不會離開了。所謂醫者仁心,這也算是一種表現了,孟隨風四人也是深感佩服。
在送別這一感人場麵之上,孟隨風是鐵了心要打破這略顯淒惶的氛圍的,於是乎,“孫英啊,你可得好好學習啊,不然你師傅可就不能給你們把師娘找回來了,沒有師娘的你們是悲慘的,你們一天到晚隻能看著師傅的臭臉,多影響心情胃口不是,所以快快學成,最好是把法術也修煉純熟,然後你會發現你比你那有點死心眼的師傅強了,到時候你就能對他說,你可以離開了,去把師娘找回來。”
孫英就是當初那給程節指路的年長一點的孩童,現在,還是個孩童,所以有點頭暈的他隻是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會的,我會早日學成,為師傅分憂。讓他去找師娘,對了,孟先生,師娘是什麼,師傅為什麼要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