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貝殼

素材實戰

作者:陳德清

春遲將貝殼托在掌心裏,上麵的花紋與手心的線絡重疊,絞纏在一起。她將嘴唇湊到貝殼旁邊,對著它輕輕呢喃,它就發出低徊的回應。我躲在屏風後麵,聽她對著它說話。那輕柔的耳語總是令我著迷,就像一種粘稠的、濕漉漉的空氣,又好像兒時我爬上窗台,撥開密匝匝的爬山虎看到的一角白色的天空。而貝殼的回應,就像一陣驚慌的小雨擊打在屋簷上。水聲潺潺,貫穿著我的整個童年,終於彙集成一條河流。我甘願沉溺其中,做這些聲音的奴仆。(選自張悅然《誓鳥》)

把我的幻影和夢/放在狹長的貝殼裏/柳枝編成的船篷/還旋繞著夏蟬的長鳴/拉緊桅繩/風吹起晨霧的帆/我開航了(選自顧城《生命幻想曲》)

在海邊撿起這一枚貝殼的時候,裏麵曾經居住過的小小的柔軟的肉體早已死去,在陽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貝殼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跡已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致、多仔細、多麼的一絲不苟啊!比起貝殼裏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苟呢?(選自席慕蓉《貝殼》)

【素材引鑒】

一枚小小的貝殼,盛著多少記憶,凝著多少遐思。

《誓鳥》是張悅然的一部童話體小說。小說裏,貝殼是記憶的承載體。少女春遲與貝殼的交流方式,極富童話色彩,那麼純澈透亮,又清決神異。而顧城也把貝殼當做了幻影和夢的載體,收藏了童年時最美的幻想。從張悅然與顧城對貝殼的描繪中,我們感受到他們對貝殼的嗬護與珍愛,以及他們那純淨美好的童心。席慕蓉則不僅僅把精致的貝殼刻畫成一件藝術品,更是賦予這小小藝術品以生活的哲理:我們也應該像貝殼一樣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苟。

【微寫作導語】

想必每個人的年少時光都擁有過一枚海邊的貝殼。小小的貝殼,是我們回憶裏微小而又閃光的點綴。小小的貝殼,曾經見證了我們多少對未知世界的想象。美好的時光已然遠去,可是那些難忘的音符依然細密而閃亮地飄蕩在我們的記憶裏,點亮著我們心底的柔軟沙地。

讓我們重溫心靈的那一角,一起去再次問候那些被我們丟棄在時光角落的小貝殼,一起去撿拾起生命中曾經被我們遺忘的小小美好。讓我們用珍愛的情懷,寫下關於貝殼的文字。字數150-300字。

【學生微寫作】

它很小,與潮起潮落相比,那麼的卑微,但卻是如此精致、華麗。細密的花紋,捧在手中和手心的紋路重疊著,淺淺的海藍色渲染著它,由淺至深,沉澱著一段段童年閃爍著的回憶。

來到海邊,輕輕將它拾起,聆聽,它輕輕地發出那輕柔的聲音,海水漫濕了我的雙腳,像我童年時,伴著大海一起奔跑,追著燦爛的夕陽,直到最後一抹陽光從我腳上消失……(王以諾)

清晨,海風送暖,柔和的陽光被揉碎,零零碎碎地撒在一片金輝蕩漾的海上。

少年彎腰撿拾貝殼。口袋早就塞滿了,可還是一直在撿著。他喜歡貝殼,喜歡它如波浪般的紋路,喜歡它被海水反複衝刷過的細膩手感。

最愛的是晨光透過貝殼,夢一般的色彩。因為這時候,可以把夢裝進貝殼裏。這樣夢就不會被忘記,等到以後,可以打開來細細品味。(陳泓璋)

貝殼是海洋的結晶,是海洋以歲月之刀,細琢出的精美容器。盡管貝殼裏的柔軟生命已經隕滅,但傳承這小小生命不屈精神的偉大作品將隨著海浪,或在陽光下閃耀光芒,或深埋沙底,記錄自然密碼。

生命的真諦、人生的態度就在這手掌大的貝殼之上。一隻貝殼不隻養育一個生命,從柔軟的生命到寄居蟹,它的旅程還未結束。

我將它放回海裏,讓它繼續那生命的傳承。(陳永康)

“細細的針穿過五彩的貝殼,留下了一個細小的洞,彩色的綢帶通過那兒,打一個小結,再係上漂亮的小鈴鐺,不斷重複……”奶奶坐在小竹椅上,一邊做著貝殼風鈴,一邊細致地對我說。無數根細小的線絲串連著五彩斑斕的貝殼,也串連了奶奶一整天的心血付出。從遠處看,它就像一條可愛的小魚,在清澈的藍天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暢遊。(周晟)

沙灘裏隱藏的貝殼,都是一半兒的,已經破碎的,上邊刻著或整整齊齊、或沒規律的螺紋。人們都說,貝殼生活在海中的時候,一粒沙子進去,經過百般的折磨、千般的痛苦、許久的打磨,它忍受著,熬著,隻為了珍珠的生長。

隻是,後來剩下的軀殼,卻成為了孩子們手中的玩具、尋找的樂趣、藝術家說的藝術品。

貝殼就是如此堅強,如此願意奉獻自己。(林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