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太地區坐飛機究竟安全嗎
環球大家談
在過去一年中,馬來西亞航空、亞洲航空和台灣複興航空的致命空難令旅行者對亞洲航運公司的安全性以及這些公司是否正在采取措施確保安全提出質疑。未來的乘客們需要擔憂該地區的總體飛行安全嗎?
“甚至從致命民航飛行事故次數角度講,去年也是最安全的一年,所以沒必要擔心,”航空安全網的創立者、主管哈羅·朗泰爾說,“不管從絕對值還是相對值(與航班數相比)上看,飛行安全水平正值其最佳時期。”
370航班是馬航自1995年9月15日以來的首次致命事故。在8501航班失事前,亞航從未發生過一起致命空難。而去年複興航空的222航班失事,是該航空公司自2002年12月21日以來的首次致命事故。
航空安全公司德斯蒙德·羅斯聯合公司的航空顧問、主管德斯蒙德·羅斯說,培訓是該地區航空公司需要改進的很多問題之一。
“該地區的這些航空公司往往是一下子訂購幾十架飛機。總得有人來管控這些飛機,”他說,“飛機往往是一天24小時運營,所以每架飛機很可能需要三組工作人員,平均共需要約35個人。那麼這些人是在哪兒培訓的呢?正在進行的培訓是不夠的。這些航空公司缺乏飛行員和工程師。”
“這就是廉價航空公司的模式,”羅斯補充說,“我個人從未乘坐過廉價航空公司的航班,也不打算乘坐。這些航空公司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未能滿足行業要求。”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2013年的報告,發生在亞太地區的商業飛行事故(17起)低於同期發生在北美(18起)和歐洲(22起)的事故。根據該協會的數據,亞太地區的航空事故率(2.89)實際上高於同時期北美(1.52)和歐洲(2.76)的事故率。但是這些數據的確表明,乘飛機旅行總體來說是安全的。
據日內瓦的空難檔案館稱,2014年全球共發生120起空難,是1927年以來最少的。
美國航空研究所所長達裏爾·詹金斯說,乘飛機更安全的事實不足以撫慰所有旅行者的焦慮,特別是飛機失事會成為24小時新聞頻道節目的焦點。
“馬航(370航班)事件動搖了人們的信心,”他說,“我隻能想到另外兩起對航空公司造成如此惡劣影響的事故:1996年5月11日瓦盧傑航空公司的592航班失事,110人遇難;1994年9月8日全美航空公司的427航班失事,132人遇難。”(馬特·比爾徳莫爾,王相宜譯)(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