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塑造完美的個性(1)(3 / 3)

成功者的字典裏,自製寫在第一頁第一排字的最前麵,然後是才能。無論運氣的好壞,無論環境的順逆,他都能很好地控製自己,向預定目標前進。一個人有再高的學識、智慧,若不懂得控製自己,都會受情緒和環境的影響,而無法直麵挑戰。

自我克製可以使一個天才成長為一個人才;而自我放縱卻足以使一個天才變為一個庸才。

追求精確是一種美德

加菲爾德是美國著名記者,除了自己的剪貼簿外,他還有50多本文件夾,並且按照內容冠以不同的標題,如“逸聞”、“一般政治”、“日內瓦頒獎”、“選舉法和選舉委員會”、“議會決策”、“公眾人物”、“稅收”、“美國史”、“新聞出版”、“國家政治”等。任何有價值的資料,他都會一絲不苟地保存在文件夾中。因此,如果他要就什麼題目發言,他就可以選用到充裕的資料,幾乎使任何人都望塵莫及。細心是一種個性上的美德,追求精確的人都是認真細心的人。

1805年,拿破侖揮師直上多瑙河,撤走了橫陳在英吉利海峽東岸的大軍。盡管他的腦海裏千頭萬緒,日理萬機,但是他沒有僅僅下個命令,讓手下人具體去執行。他對於各個環節的細微之處都一一過問了,甚至連那些下級軍官都認為太瑣碎而不屑考慮的事情,他都考慮過了。在軍號吹響之前,他已經為每一支分隊都計劃好了明確的行軍路線、準確的出發和到達時間。軍隊完全按照他的命令行動,因為他事先已對所有細節充分考慮過了。最後,這次令人矚目的行軍結果決定了歐洲未來10年的局勢,它就是奧斯特裏茨大捷。

斯蒂芬·吉拉德是美國金融家,他簡直就是精確的化身。凡是他頒布的命令,一律要嚴格執行,不能有絲毫的違背。他認定,要獲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凡事都追求最大的精確。隻要他承諾過的事情,他會一絲不苟地嚴格執行,不會有半點鬆懈。人們熟悉他的一句話不是“做得很不錯”,而是“做得沒有任何錯”。他對生意上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周全考慮,仔細盤算,精益求精,絕不把自己的一切交給命運支配。他像拿破侖一樣具有事無巨細都要追求精確的好習慣。不過,按照那個做商人的弟弟的說法,運氣好是他獲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瓦爾特·司各特爵士是英國著名作家,為了將作品中涉及到的某個古堡寫得逼真形象,他專程到這個已經廢棄的古堡進行實地考察。他帶著筆記本,把古堡附近的每一株、每一朵花的名字都記錄下來,在他看來,一個作者隻有做到這些才能夠寫出好的作品來。英國著名曆史學家麥考利幾乎對作品的每一個句子都要細心推敲,一直到自己滿意、無法再改為止。

圖特爾先生說:“一個做事認真、恪盡職守的人總會討人喜歡,沒有哪個老板喜歡把自己的員工當作騙子、傻子一樣緊盯不放。如果一個出納需要核對簿記員的每一筆記錄,如果一個木工要一直在看著他的雇工幹活,那麼他還不如親自動手,或者就幹脆另請高明。當然,那個做事不認真的員工,還是立即解雇他為好。”

一次,舊金山的一位商人給一個薩克拉門托的商人發電報報價,電報內容是:“一萬蒲式耳大麥,單價一美元。價格高不高?買不買?”薩克拉門托的那個商人回電報的原意是:“不,太高。”可是,他在發電報時漏掉了一個逗號,結果就成了“不太高”,這一個漏掉的逗號讓他損失了1000美元。這樣粗心大意地發送信息,不知讓多少人傾家蕩產!

“製造一台糟糕的蒸汽機,還不如做一根質量過硬的針賺錢。”一位事業成功的製造商深有感慨地說。

對於生活中成千上萬的失敗者,用“粗心”、“懶散”、“草率”這些詞彙來評價他們是再恰當不過了。有許多人就是因為粗心馬虎而丟了他們的工作。這些人中包括職員、教士、編輯、出納,甚至大學教授。

伯格講述過一個年輕商人的故事:他每天總是在同一時間營業,也在同一時間停業,這樣持續了幾個星期,幾乎什麼生意都沒做成。然而他的這種經營方式還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並為他最終致富做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