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氣得不行,拿起手中的遙控就接連不停的換台,心中焦躁不已。電視一閃一閃的,換來換去最後又換到那個播放功夫的節目。唐朝長大嘴巴隻能無語。再次拿起藍皮書,想要撕掉。
但是無論唐朝怎麼用力也沒有見半點裂痕。藍色的封皮有些陳舊,顯然在泥土之內放了很長的時間,猶如歲月的侵蝕。裏麵發黃的頁麵看上去頗有些斑駁。
小小的字體工整的如同一排排等待檢閱的士兵,但是不認識。這是唐朝惱火的地方。
煩心的時候唐朝就隻能將書扔下,獨自一人麵對著星空發呆。
唐朝除了學習曆史之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觀天文,星象。唐朝終覺得這無盡黑暗的宇宙之內中有著神秘的東西存在。浩瀚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無邊無際的宇宙也許真有一些怪談。
坐在天台之上,唐朝仰觀星空恒河星數,變化無窮。漫天的星鬥閃爍著無盡的光芒。這些星星離自己太遠了,遠到隻能暇想,不能乞及,以至於現在這麼發達的科技都隻能遠觀。
遙望星空,北鬥璀璨綻放光化。七顆星鬥連成一個勺子的形狀,頗為奧妙。星空深處淡淡的光暈純潔神秘。充滿了朦朧的異彩。神秘浩瀚的氣息是唐朝最為喜歡的一點。
從小就迷戀武俠的原因就是因為武俠世界中有太多的高人與神秘的色彩。
星空之下,璀璨明珠的光芒將整個天空都包裹著。
璀璨無垠的星空之內,沒有人發現此刻深邃的宇宙之中,浩瀚的星海一處處的發生了蹦碎,星辰幻滅,化作灰燼。,無盡能量散開,暗無天地。
如同滅世一般,一顆一顆的星辰發生的劇烈的顫抖與蹦碎。一個一個的星係迅速的挪移變化。整個星空都不是那麼安靜平和。
這是二零一二年的某一天,星空之下的唐朝發自內心的不解。但是仰望星空之後整個心隨之安靜了。而唐朝也沒有注意到自己胸前的吊墜伴隨自己出生的護身符閃爍過一絲光芒,隨即消失不見。
剛才的不痛快也隨之煙消雲散。
起身回到房間之內,唐朝拿出一本《易經》就熟讀起來。這是離開少林寺的時候順手順來的。當時還有濃厚的武俠情結的唐朝揣著夢想走向了世界。偶爾也會看上這樣的書籍。易經用於現在的學說是一套符號係統。用卦象來代表具體的事物或特定的狀態,然後借卦象的組合與變化,指涉未來i的發展。
易經好似一本算命的書籍。《易經》又名《周易》據說始於周朝。民間亦有莊周夢蝶之說。
在古代夏朝有《連山易》,商朝有《規章易》這些都皆無考究。
《易經》著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之說。=
先天始於人王伏羲,主講天地,水火,日月星辰。陰陽衍生。五行皆居。
後天八卦據說是周文王所畫,涉及帝王將相,五行相生相克之理。
《易經》記載了古代大賢者的學說。但是唐朝怎麼也弄不清楚,《易經》闡述的乃是道家學說,何為佛門典藏。成為經典。自然唐朝手中的《易經》乃是手抄本,有諸多詮釋,若是孤本,毫無疑問即便是考古學家也是一頭霧水。
近年來唐朝在古董行業發展的相當順利,閑暇至於還不忘了看看一些《道德經》之類的篇章。偶爾的咬文嚼字也能讓一些行家對自己增添幾分好感,讓貨物賣上一個好的價錢。古董嘛,古時候的東西都是古董,哪怕是皇上的夜壺。
花得起大價錢從唐朝手中購買古董的人非富則貴。這些人不是古董行家就是發燒的收藏者。對於古時候的東西相當珍藏,尤其是一些大墓塚出土的東西。每個人看見之後都會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眼冒金光。
收好幾本書籍唐朝再次從地上撿起這本讓自己頭疼的藍皮書,一陣心疼歎息道:“算了,三千塊就當白花了。”
三千塊收一本書籍實在是貴了。此本書籍若是以現在唐朝的眼光來看在少林寺還能順出幾本。根本不值錢。
初略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收藏室,裏麵珍珠瑪瑙,翡翠玉石,金銀器具,古玩字畫,應有盡有。這些都是藏品,是古時候的佳作。但是這些東西在唐朝這裏不值錢,因為多數為贗品仿品。若是真的唐朝也不至於為了三千塊錢而生一頓氣。
這一晚的星空變化多端,星空深處,詭異的爆炸,星鬥的欺負,漫天的流星雨。均在發生。星空深處的異象驚動諸多天文學家,有關於形象的解說被傳的淋漓盡致。
當晨曦的光芒灑滿大地的時候,唐朝就接到電話,一個貨源人打的,說是有一宗大買賣要出手,非要唐朝到現場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