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擁有敬業的精神(3)(3 / 3)

英特爾的前職員邁迪·薩遜對此點感觸頗深。1993年,從計算機專業畢業的薩遜進入英特爾公司的市場營銷部門工作。

一年下來,薩遜也執行了幾個方案,但是,他卻一直感到很疲憊,找不到工作的興奮點。每當讓他草擬、製作營銷企劃案,他能夠順利地完成;可一旦讓他與部門其他同事共同參加部門經理工作會議,各自闡述各自企劃案的核心及實施要點時,即使他的企劃案比其他同事更“精彩”,更有價值,最終他還是會被淘汰掉。

在年度評估會上,同事們都建議薩遜加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或到其他部門做一些書麵方麵的工作。因為同事們都認為他總是在不相幹的主題上喋喋不休,根本無法抓住對方問題的核心。但薩遜卻從不認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問題。

於是,薩遜不但沒有采納同事們有價值的建議,反而對同事們滿懷憤恨。最後,人力資源部門為薩遜做了多次判斷和情境分析發現,薩遜的確是個典型的閱讀者,閱讀者很難成為優秀的傾聽聲,反之亦然。

傑出員工都虛心采納同事對自己有價值的工作方法與建議。

強化競爭意識

全球500強的美國企業中,特別強調員工的競爭意識。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市場經濟的社會,美國人認為競爭是永恒的,是一個人證明他社會地位的手段。同時,美國人清楚地認識到今天的勝利隻能說明過去,明天會有更多的挑戰,要樂觀地麵對挑戰,參加競爭。

美國人與一個相識不久的新朋友交談,喜歡問對方的家鄉是哪兒,但由於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美國人對家人理解的意義要更為寬闊深遠。在美國人看來,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起跑線是一樣的,競爭是平等的。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市場經濟的社會,美國人認為競爭是,是一個人證明他社會地位的手段。同時,美國人清楚地認識到一次的勝利隻能說明過去,明天會有更多的挑戰,要樂觀地麵對挑戰,參加競爭。

美國人愛看廣告。因為廣告上的產品都是大牌,所以看廣告既能獲得最新信息,也是與別人攀比競爭的標準。攀比又是競爭的動力。公司也總是給員工提供公平競爭的舞台。從上到下,大家在競爭舞台上地位都是平等的。

美國“海豹”突擊隊的選拔訓練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

在美國,大多數海軍官兵都把投身“海豹”行列視為個人至高無上的榮耀。“海豹”突擊隊現已成為美國實施低強度戰爭、應付突發事件的“殺手鐧”。

成為“海豹”的第一步:“海豹”突擊隊人員挑選標準十分嚴格且極其苛刻,淘汰率之高,令人咋舌,最高時達80%。

按照突擊隊員的選拔訓練標準,被選拔的隊員在通過初級選拔考核之後,將首先被送到“海豹突擊隊”的總部——加利福尼亞的聖達爾進行為期5周的“除鏽”訓練。主要是通過遊泳訓練、呼吸訓練、行軍和跑步等訓練科目給新兵身體“除鏽”。這一科目看似簡單,實際卻異常地艱難而痛苦。按照標準,第一階段的“除鏽”訓練結束後,被選拔的新隊員的體能要提高10倍。否則將被淘汰。這一階段的淘汰率高達50%!

通過第一階段訓練的隊員,緊接著進行為期一周的第二階段訓練。主要訓練隊員在泥潭、汙水和冰冷的海水中求生存的能力。這種訓練的恐怖程度堪稱是在與魔鬼打交道,因此許多新兵把這一周稱為“魔鬼周”,“魔鬼周”訓練結束後,那些沒有被淘汰的新隊員將被送到特種學校,去接受更高層次的專業訓練。

專業訓練結束後,隊員將被投送到聖克利蒂島進行初期訓練中最後一個階段的訓練,即所謂的“生死”考驗。在這裏,隊員除了要接受更加繁重的耐力訓練——每天要從聖克利蒂島遊到對岸,並沿海灘跑24公裏外,更重要的是,要在這裏把以往幾個月辛辛苦苦學來的本領一一施展,參加各種嚴格的考試。其中包括偵察、排雷、刺殺,以及三個小時的有關軍事戰略的答辯。隻有闖過了這一道道難關的人,才有資格領到真正進入“海豹”突擊隊的證書。

在這樣殘酷的競爭中培養出來的競爭意識和能力,是美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美國人不愛談家世,也不會因為出身不好而自感羞愧,他們也不稀罕上輩留給他們的家業,靠上代留下的遺產過日子,他們並不感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