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具備過硬的素質(3)(2 / 3)

這個弱肉強食的強盜聯盟給標準石油製造了最好的發展時機,洛克菲勒開始向他的核心目標前進--全部壟斷克裏夫蘭石油行業。為了對抗石油運費漲價,石油產地的企業組成了生產者聯盟,一邊利用報刊揭露鐵路大聯盟的強盜行徑,一邊實行石油禁運。這一場石油大戰觸動了華盛頓政界各方,鐵路大聯盟受到種種譴責匆匆收場,唯獨洛克菲勒一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鐵路聯盟瓦解了,高奏凱歌的生產者同蘭煉油企業隻剩下影響很小的6家。在一個多月的石油大戰中,標準石油收買了20家煉油企業,聯盟卻麵臨著令人震驚的境地,正常情況下很難達到目標,然而在危機中卻很容易。洛克菲勒使用的是彼此交換股份的辦法,在人們吵吵嚷嚷為誰是誰非爭論不休的時候,洛克菲勒不動聲色地幹著自己的事。在40天生產者大封鎖中,克裏夫蘭的煉油廠被斷絕了原油供應,油庫空虛,銀根吃緊,煉油廠為了生存隻好向銀行申請貸款。但銀行早就被洛克菲勒收買了,從銀行總裁到各主要董事都擁有標準石油的股票,無以求生的煉油廠家隻得投入洛克菲勒的懷抱。這些煉油廠用自己的公司換來標準石油的極小股份,然後企業主被任命為標準石油分廠的總經理。

對於原油生產者同盟,洛克菲勒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他雇傭了許多石油掮客,他們偷偷溜進石城,在黑夜的掩護下,進行石油買賣。原油生產者也一樣要維持生計啊,不賣原油,衣食從何而來?因此,原油源源不斷地送往標準石油煉油廠,原油禁運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石油大戰結束了,鐵路大聯盟也已經瓦解,石油產地的企業主剛剛想鬆一口氣,一個晴天霹靂又突然傳來;標準石油公司將成為南方開發公司總代理。解決了克裏夫蘭的煉油廠,洛克菲勒下一個目標自然是油區了,這位石油大王終於向石油的核心領域伸出了章魚似的觸角。產油地的業主多是爆發後的山區農民,他們奢侈、愚昧而又目光短淺,隻知道金床玉枕揮霍財富,對生產則是掠奪性開采。解除封鎖後,石油產量由原來的日產12000桶上升到16000桶,嚴重的生產過剩使油價暴跌。這時,洛克菲勒作出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決定,高價收購原油,每桶4.75美元。許多石油中間商聞風而至,推波助瀾,一個大規模的開采行動又出現了,生產者同盟關於近期不能開采新井的限製早已被人們拋在腦後了。大批掮客的皮包裏塞滿了標準石油的現金。他們蠱惑業主:“標準石油公司每天用現金收購15000桶石油,趕快和標準簽合同吧。”原油業主輕率地簽訂了合約,紛紛開采油井,誘餌實在太迷人了,他們根本沒注意到合約中標準石油並沒保證4.75美元的價格。洛克菲勒當然不會白白做出蠢事,他這一招順利地瓦解了生產者同盟的防線。標準石油購進20萬桶原油之後,突然宣布中止合約,維持了兩星期的搶購熱潮遂告結束。標準石油的解釋是:“供過於求的狀況已打破了曆史最高記錄,現在還可出價每桶2.5美元,下星期再高於2美元就不買了。”各原油生產者才發現這是一個陰謀,但瘋狂開采已使日產量高達50000桶,等待他們的隻有相繼破產這條唯一的路,這正是洛克菲勒期待的結果。

不久,一家新公司在泰塔斯維成立了,取名為艾克美,開創者是當年石油大戰中的風雲人物亞吉波多。直到這個公司開始收購同類行業的股票時,人們才猛然醒悟,亞吉波多被洛克菲勒收買了,他們全都成了犧牲品。然而人們醒悟得已經太晚了,擺在他們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麼被艾克美收買,要麼等著倒閉破產。洛克菲勒總是這樣從敵人的陣營中選出最強的競爭者,吸收到自己的陣線中,標準石油公司的最高領導大多是由這樣的強者組成。泰塔斯維采油地無數經營者的鮮血被標準石油公司吮吸已盡,無數的商人上吊或者自殺,艾克美成為洛克菲勒在采油地的替身。完成了采油地和石油運輸兩個戰場的壟斷競爭後,洛克菲勒終於能夠向他更大的目標挺進了——成為全國性的石油壟斷企業。

位於紐約平原上的薩拉托加,是個著名的大戰場,如今,它已成為旅遊療養的勝地,豪華的別墅飯店林立,是一個絕好的製造陰謀的舞台。洛克菲勒將紐約、費城及匹茲堡的主要石油大享都邀請到了薩拉托加的豪華別墅裏,又一個大聯盟正在醞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