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時他們是在追尋機會,而一旦當他們自身的實力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機會便會自動登門來訪,而且,隨著他們自身才能的不斷提高,知名度的不斷增加,其所麵臨的發展機會也會相應地有質和量的提高。可以說,沒有他們的這些主觀努力,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良好機遇。從這個角度上說機會是那些有準備的人創造出來的,是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和回報。
如果機會可被每個人輕而易舉地得到,那麼這種機會便顯得沒有多少價值了。事實上,機會往往是一種稀缺的、條件苛刻的社會資源,要得到它,必須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和成本,必須具備相應的足夠勝任的資格,而“將錯就錯”,能夠在錯誤中找尋機會,無疑就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關卡。
其實,一個人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特別是探索未知領域和發明創造、乃至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關鍵在於要變壞事為好事。犯錯誤後能反省,能變錯誤為正確,這不僅是一個人的品質表現,也是一個人發掘創造才能的保證,因為抓住機會正是這種綜合效應。
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那些怕犯錯誤的謹小慎微者,很少能有前所未有的創見與成就。
美國加州門羅公園“創造性思考”公司創辦人兼總經理羅傑·馮·伊區在《如何激發創造力》中認為把犯錯誤列為壞事是“心智枷鎖之一”,他說:“如果你不經常犯錯誤,你就無法發揮潛力。”
事實上,錯誤本身並不可怕,怕的是人們自以為錯誤的心理,碰到錯誤就認定是錯誤,不再去做過多的努力。其實,在犯錯誤的時候,機會或許已經悄然來到你的身邊,你一定要分辨清楚,主動改變錯誤,才能抓住這來之不易的萬分之一的機會!
理性處理重大事件
“敲石橋再過河的話永遠都過不了”(連再安全不過的石橋都不放心地敲過之後才過的人就一輩子過不了橋)——這是日本南極探險隊隊長長西堀榮三郎寫的書名。
通常我們會稱讚一個小心謹慎的人“敲了石橋再過”。
但是西堀卻頗不以為然。他認為:“在決定做與不做之前,一般而言,如果你調查得資料越詳盡,往往跡象就越顯示應該放棄這個計劃。敲過了石橋再過或者是不要過,我想,如果你仔細敲完了這個石橋之後再決定過不過這座石橋的話,大概一輩子也過不了這個橋了。我們沒辦法做到完全預防冒險工作的調查。從事任何新工作注定會有新的風險,正因為如此,這才算是新的工作……正如西堀所言,如果做事怕冒險的話就沒辦法把事情做好了。而要冒險,一定要有足夠的勇氣及資本所謂的資本也可能是指偶爾從上司或部屬那裏得來的幫助。光憑著第六感或運氣是沒辦法安然渡過大大小小的風險的。”
在你向投機目標前進的路上,一定會遭遇到許多障礙。這是抵達成功目標必須經曆的過程。有問題屬於正常現象,但作為一位投機者,在這些問題發生時,你必須設法解決。你要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你要明白問題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必你親自去解決的問題,另一種是必須你自己解決的。
果斷要時時刻刻與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感性果斷將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這裏,提供幾點建議:
是非迷惘時的決斷
是非很清楚時決斷並不難,難的是非曲直難辨時的決斷,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最好退一步,心平氣和地考慮好之後再作決定。對那些需馬上決斷的項目,應以閃電式的決斷為好。因為當時已無考慮的餘地,隻有憑自己的直覺做出決斷。如果時間允許,也可找一些信任的人商談,聽取意見。
投資時的決斷
理財投機決斷一定要慎重,投資前一定要明確自己所希望的效益,並盡可能地用數字表現出來。如果沒有具體的立項數據則不可貿然地做出決定。必須堅持以用充分的數字加以證實的好計劃為基礎,否則投資就會失敗,那時追究責任也無濟於事。如果抓住了時機,有價值的投資一定會使自己的財產日益豐厚。
果斷相信直覺
許多理財投機高手說,他們經常靠直覺來判斷何時出手。直覺或許代表一度意識到、後來又內在化了的過程。一些人確實根據經驗作出直覺判斷。億萬富翁哈裏·赫爾姆斯利宣稱:“你必須具有一種感覺。是的,我猜想,到現在我應該對這一行有了一點感覺,我幹這一行已經有50年了,不過,從一開始,我就對這一行始終具有一種非常良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