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出征龜茲(1 / 3)

大漠的風揚起陣陣沙塵,沙子從沙坡之上往下滑落,發出陣陣響聲。這便是所謂的“鳴沙”。

龜茲以東,便有一座鳴沙山。每當大風吹起的時候,這裏沙鳴之聲,震耳欲聾。

鳴沙之聲將很多聲音都蓋住了,比如說這風聲,比如說鳴沙山下大軍行軍時,鐵甲的鏗然之聲。

此時,在鳴沙山下,一支唐軍正緩緩的行軍。

這是一支由安西都護府大軍、右衛大軍以及高昌、焉耆、回紇大軍組成的聯軍,人數多達兩萬人。這支軍隊有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擔任行軍大總管,安西都護、西州刺史郭孝恪擔任行軍副總管,另外,還有沙洲刺史蘇海政,尚輦奉禦薛萬備等一批將領也赫然身在其中。

大唐貞觀二十一年冬,龜茲王討伐疊卒,其弟繼承王位。安西都護郭孝恪,見時機成熟,便提議對龜茲用兵。李世民在斟酌片刻之後,欣然同意了郭孝恪的意見。

不過這龜茲和焉耆不一樣。焉耆乃是西域諸國中勢力較小的一個,而這龜茲,長期以來,皆是西突厥在西域堅定的盟友,且實力雄厚,比起當年的高昌,還要強上一些。所以,僅憑安西都護府的軍力,是不可能戰勝龜茲的。於是,李世民便將阿史那社爾的左驍衛大軍調去,開進西州,與安西軍一起,進攻龜茲。

在調軍的同時,李世民也發了一份討伐檄文,說龜茲浸失臣禮,侵漁鄰國,朕當起兵伐之。

當這份檄文傳到龜茲之時,龜茲王大為恐慌,聯絡西突厥處月、處密部,為其側翼,相互呼應,靜待唐軍。

而阿史那社爾領軍開至焉耆之後,便立刻領軍向龜茲殺來。不過欲進攻龜茲,得先除去其側翼的處月、處密部。

越過鳴沙山,往西北而去,攻擊目標便是處月處密二部。

“啟稟大將軍,我等在西北三十裏處,遭遇到突厥遊騎!現已全殲對方,正往西北擴大偵察範圍!”在翻過鳴沙山的時候,一名偵察兵快馬加鞭,揚起陣陣沙塵,來到阿史那社爾麵前,向他報告道。

阿史那社爾聞言,向身邊的親兵傳令道:“通知郭將軍,令他領軍中騎兵先行出發,往西北直撲處月處密二部,爭取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那親兵聞言,抱拳一揖,立刻縱馬離去。

阿史那社爾揚起馬鞭,用帶著濃濃關中腔的漢話喊道:“加快行軍速度!”

等大軍盡數通過鳴沙山之後,郭孝恪便帶著一支由五千騎兵組成的隊伍脫離大隊,先行一步。而剩餘的多為步兵,也有不到千騎的騎兵。行軍方麵,自然慢了一步。

郭孝恪領著大軍急速奔馳了近兩個時辰,沿途竟然一個突厥遊騎也沒有,想必是被那些偵察兵清理幹淨了。正在郭孝恪全力趕路的時候,三騎偵察兵來到他麵前,向郭孝恪報告發現了處密部的位置。

原來,這突厥人在得知唐軍出動大軍之後,每日便會派出數百騎遊騎在方圓百裏內偵察。當偵察兵們遇上這些遊騎的時候,大軍離處密部還有百餘裏。郭孝恪這一番疾馳下來,離處密部隻有十多裏了。

“將軍請放心,小人已經將這附近的突厥遊騎全部清除!不過依小人看來,這突厥人見其斥候長久未曾回還,定然心頭生疑,還望將軍盡快行動!”這名偵察兵在向郭孝恪之命道路之後,向其建言道。

郭孝恪卻是冷哼一聲:“本將軍行事還有你來多嘴?”

這名偵察兵心頭雖然委屈,但還是連忙告罪。

郭孝恪冷聲道:“還不趕緊帶路!”

在偵察兵的帶領之下,大軍很快就來到了這處密軍營的外圍。說是軍營,按照突厥人紮營的習慣,不過是一個由白色帳篷聚在一起的聚落。馬匹牛羊等牲畜則是在軍營外麵由專人看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