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洛陽商稅(2 / 2)

接下來便是立秋後征收商稅了。

厚厚的文牒堆積在張允文麵前,這些事最近關於洛陽商戶的賬目清查情況。這裏麵既有那些違抗命令,等待懲處的商戶,也有各個大型商鋪、商隊的 賬目核實情況。這些都要張允文來處理。

張允文草草翻看了幾本,便對著王方翼等人說道:“你等也莫要偷懶,像這些懲處之類的文件你們處理便是,何須送到我這裏來!”

三人無奈對視一眼,隻好撿出一些文牒來處理。

在張允文批閱完這些文牒之後,各個商戶須繳納的商稅的多少交由賬房計算出來,到時候征收就是了。

費了數日之功,這最後的結果總算是出來了,整個洛陽,今年的商稅共有六十多萬貫,比起去年一年的二十多萬貫來,翻了三番。

看到這個數字,張允文終於長長的鬆了口氣,自己終於可以向李世民交代了。

立秋之後,當市令會同東都牧府、行會之人一家家收取商稅之時,商家看到這需要繳納的商稅數額不由大吃一驚,趕緊氣勢洶洶的責問市令等人。

市令的人和行會的人卻是同時將目光望向東都牧府的人。而後者卻是從容的拿出一份文牒來,說這商戶今年共盈利多少,按照貞觀律,又該繳納多少稅金。這些話說得有根有據,卻是讓商戶找不到任何破綻。而在商戶繳納稅金之後,這倉令的人便會開具一張蓋有倉令、東都牧府以及三名在場人員印鑒的條子,證明此商戶已經納稅。

商戶掌櫃待征收稅金的人過去,在回想東都牧府在洛陽的所作所為,練成一線,這才恍悟道,哦,原來東都牧府搞的那些營業許可證、商業行會、清查賬目等都是為了這稅收之事。

征收稅金的工作一直持續了一個月,到八月中旬的時候,整個長安的征收商稅工作才算完成。

一車車銅錢在清查之後,被拉進了庫房之中保管起來。而張允文,也給李世民發去了公文,敘述自己在洛陽取得的成果。

李世民在看了張允文遞來的文牒之後,不由拍著大腿,連聲道好。尤其是看到最後那稅收總數時,不由得意的對眾位大臣道:“眾卿家瞧瞧,允文到洛陽尚不足一年,便將洛陽商稅翻了三番,你等說說,我大唐其餘州縣若是皆照此辦理,豈不是能極大增加大唐的商稅金額?”

已經知道張允文具體實施辦法的眾臣卻是沉默下來。那房玄齡道:“張大人此例乃是特列,若是其餘地方照此辦理,恐怕不行!一來,陛下信任張大人,甚至將隨身佩劍交與其,令其掌控河南。二來,張將軍威名赫赫,威震洛陽,世家不敢輕易拭其鋒。第三,卻是這商會。行會若是處在官府掌控之下,乃是一把利刃,控製溝通商家,皆可奏效。若是其餘地方效法辦理行會,恐為地方世家掌握。”

李世民在聽完房玄齡的言語之後,長歎一聲,卻是沒有再提及此事。隻是下詔,將張允文召回長安。

而此時的張允文身在洛陽,自是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李世民一紙調令調回長安。此刻,他正煩惱著一件事情。

原來,在張允文認親之後,張允文是清河張家子弟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關中河南。也自然傳到了清河張家。

聽到這個消息的張家家主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不過後來一分析,張家之人終是確定了張允文張家子弟的身份。

得知自家竟然出了一個國公,張家上下皆是一片喜悅。高興過後,他們想到的卻是讓張允文認祖歸宗。不過想起這些年對張昭遠的不聞不問,張家之人有生怕張允文會生出不滿,決定先派出長輩和張允文接觸一下,看看張允文的意思,問問他什麼時候認祖歸宗。

而張家派出之人便是當年為張文瓘向太原王家下聘禮的張昭陽,張允文的堂叔。

得知張家將要派人前來的消息,張允文不由有些頭疼了,自己到底應該如何處理自己與張家的關係呢?

如果您覺得《大唐偵察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