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楚夫人神色激動,眾人相視一眼,也不知如何出言,隻得悶悶不語。
終於,那楚夫人平靜下來,一雙手仍舊抓住張允文,有些疑惑的問道:“國……允文,難道你不知道你父母麼?”
張允文卻是搖搖頭,將自己的情形說了出來,末了說道:“若不是兩位兄長記得母親模樣,認出來夫人來,恐怕我這一輩子都不知道有親人在世!”
楚夫人縮回手去,拿出一方絲帕來,擦了擦眼角流出的淚水,看著張允文,柔聲道:“真是苦了你了,孩子!”
張允文卻是趕緊問道:“那姨。姨娘,你說說父母當年的事兒!”
聽見張允文喊了一聲“姨娘”楚夫人麵上頓時露出濃濃的笑容來,當下便給張允文講起了當年之事。
張允文的父親名叫張昭遠,乃是清河張家一名庶出子弟。而張允文的母親名叫楊佩如不過是一家普通百姓的孩子。麵前這位楚夫人叫做楊君如,乃是楊佩如的大姐。兩姐妹一母同胞,相差一歲,相貌有六七分相似。據楊君如講,楊家除了這兩姐妹之外,還有一個叫做楊岸成的弟弟。楊家世居隴右之地,祖籍秦州上邽世代務農,雖然出過兩個讀書人,但終究不能考取功名,及至楊君如姐妹祖父一代,棄農從商。不過這楊家恐怕沒有什麼營商天分,在上邽開了一家茶葉店,可是一直不景氣,再加上茶稅繁重,每年賺頭不多。其祖父奮鬥了一生,才盤下那間曾經是租賃的店鋪來。
每年新茶上市前的一個月,楊君如姐妹的父親,茶葉店的老板楊立泉便會通過渭水乘船前往陳倉。陳倉此處,南接蜀中,西連隴右,東到關中,乃是一處要衝之地,城中有幾家大型貨棧。每年新茶便會在這陳倉貨棧中有出售。
那一年是前隋開皇十七年,楊立泉帶著年近十四歲的三兒子楊岸成前往陳倉購進茶葉的時候,那十五歲的活潑好動的二女兒楊佩如竟然也偷偷的跟著上了船。等到楊立泉發現自己丫頭在船上時,雖然憤怒,卻又無可奈何隻得將他帶到陳倉去。
後來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楊佩如竟然威脅楊岸成,讓他帶著自己上去,不然的話,便把他做過的醜事說出來。
在陳倉,楊佩如遇上了正四處遊學的張昭遠。
清河張家在世家之中也算是排的上號的。除了五姓七家之外,張家算得上第二集團了。張昭遠雖然是庶子,但是其父親乃是張家家族的大兒子,況且張昭遠本身聰穎無比,學東西一看就會,所以,張昭遠被張家之人給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夠考中科舉。
年僅十八歲的張昭遠定親了。女方是河南的一個世家嫡女,這個世家比起張家來,要小上一些。此次出外遊學乃是他成家之前最後一次遊學,所以,張昭遠特別珍惜這次遊學,跑得也就更遠了。
在一次讀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時候,這張昭遠決定去陳倉一遊。
在陳倉,他遇到了楊佩如。
就像是後世的言情一樣,情竇初開的楊佩如瞧中了一襲白衣,風流俊逸的張昭遠,而張昭遠亦在少女活潑的神態中,清脆的笑聲中漸漸沉迷了。
然而,身份背景的不同注定了兩人的結局,尚未開始,就已經落幕了。所以,那楊立泉即使知道了女兒正和一個世家男子交好,也沒有阻止,隻是淡淡的對女兒說了兩人的未來。楊佩如聽過之後,臉色蒼白。
在陳倉度過了短短的十多日,然後,張昭遠便要返回張家成親了,而楊佩如同樣要返回上邽。兩個人的軌跡在相交一次之後,便再也不會有所交集了。
然而,情之一物,最難分說。張昭遠在返回清河的路途上,整個人腦子中全是楊佩如活潑的神態和清脆的笑聲,日日夜夜,竟未斷絕。這種痛苦一直折磨著張昭遠。
終於,在行到長安附近的時候,這張昭遠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調轉馬頭,往西而去,目標,上邽。
如果您覺得《大唐偵察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