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搜羅人才(3 / 3)

在朝會散去之後,張允文悶悶不樂的往回走,思忖著是不是現在就去走馬上任了,到達洛陽之後,再來尋找?

就在他微微走神的時候,忽然聽見後麵有人在喚自己的名字:“允文留步!”

回頭一瞧,隻見卻是秘書少監、太子右庶子令狐德棻。這令狐德棻在大唐史學界可以稱得上是年高德劭的人物了。唐朝修撰的《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晉書》、《南史》、《北史》共八部正史,或飽含著令狐德棻的大量勞動,或受到他的具體指導,總之,均和他有直接、實際的聯係。

所以,無論朝野,對於這位老大人,都是相當尊敬的。

“原來是令狐老大人!不知老大人喚住小子所謂何事?”張允文見到令狐德棻,十分客氣的說道。

令狐德棻笑答道:“允文啊,老夫聽碩嶧毓斯Υ?閽謁拇ν?羅人才同往洛陽赴任。雖然不知陛下與你所做之事,當依老夫猜測,定然不是小事吧!”

張允文點點頭:“是啊,此事卻是不小!”

令狐德棻又笑道:“老夫向你舉薦一個人才,不知允文敢要不敢要?”

張允文笑道:“令狐老大人休要激小子!若是符合小子要求,管他是誰,小子都敢要!”

令狐德棻說道:“國子監律學助教張柬之,少補太學生,涉獵經史,尤精三禮。為人更是聰慧敏黠,長於機變,老夫深重之。今日便將這張柬之推薦於允文,不知允文你敢不敢要啊?”

按照唐律,這國子監律學助教乃是從九品官職。但是,張允文一聽見張柬之三個字的時候,不由一愣。

這張柬之何許人,乃是武周末年光複李唐之關鍵人物。誅張昌宗、張易之,複唐社稷,柬之其謀,以功封漢陽郡王。那時候,此人已經八十有餘了,可以稱得上是大器晚成的代表。

如此人物,如今不過是在國子監內當一個從九品小官。張允文不由一聲輕歎,說道:“好!既然是令狐大人舉薦,那小子便去拜訪一下這張柬之!”

當張允文從國子監出來的時候,臉上帶著濃濃的微笑。在他身後,跟著一名二十一二歲的青年。此人正是張柬之。

原來這張柬之風聞張允文在長安城中尋找能吏之事,心中動了心思,便托令狐德棻在張允文麵前舉薦自己。他不想冒冒失失的到張允文麵前,卻落得個被拒絕的下場。而那令狐德棻原本就對這張柬之極為賞識,聽他所托,輕歎一聲,還是同意了。

這才有了令狐德棻在散朝之後舉薦張柬之一事。

當張允文過來當麵考察張柬之的時候,後者從容應答,才思敏捷,讓張允文深感滿意,當場便將長史一支給了張柬之。而那張柬之又向張允文舉薦一人。這人確實國子學中的一名叫著魏真宰的太學生。

一聽得張柬之提起這個名字,張允文不由輕笑一聲,真宰,真宰,真正的宰相,看來這魏真宰的誌向還聽遠大的嘛!

不過據張柬之說,這魏真宰精通兵法,看待時局變化的眼光十分敏銳。

於是張允文便與張柬之來到國子學去見見這位魏真宰。

和這魏真宰聊了幾句,張允文便知道此人不凡。觀他年紀不過二十二三歲,卻是敏銳的將張允文此行洛陽的動機分析了個七七八八,讓張允文驚歎不已。

於是張允文當場便將那錄事參軍之職,授予了這魏真宰。

如今,自己麾下屬官已有三人,三人皆不是平常角色,有這三人幫忙,此行洛陽定會輕鬆不少!

**

今天下午回家,趕了這一章!呃,這章之中,這個魏真宰,後來改名叫做魏元忠,是高宗、武周時期非常厲害的一個家夥。這家夥四十多歲的時候還在當太學生,一次與高宗會麵,受到高宗重視,才慢慢步入仕途,兩次擔任宰相。也算是大器晚成!若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查查!

如果您覺得《大唐偵察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