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水手聞言,心頭齊齊一凜。
在張允文立威之後,剩下的事情便要好辦得多。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三十多艘小船來回跑著,終於將士卒與輜重運到那些海鶻戰船上麵。至於馬匹,則是放在這些小船之上。
裝載完畢之後,這支擁有五十多艘戰船的艦隊運送著五千大軍,便開始一路南行。
此時乃是夏季,多吹東南風,往南行駛,並不順風。然而這些水手們不時的調節風帆角度,總能借到一些風來。實在沒有風到時候,便用長槳劃行。
就這樣,船隊慢慢的行著。行了五日,隻見海麵上的島嶼漸漸增多。偶爾遇上一個,甚至還以為是遇上陸地了。聽水手一介紹才知道,此處乃是渤海口,島嶼星羅棋布。
除了渤海口,航向便轉向東方。
和張允文一樣,那五千士卒皆是第一次坐海船,第一次見到大海。剛上船的時候,還帶著絲絲興奮與好奇。可是在顛簸的大海之中行了兩日,便有人頭暈目眩,開始嘔吐起來。
呃,他們這是暈船了。
對於這種情況張允文也沒有什麼辦法,現今可沒有什麼藥物能防止暈船,隻能讓士卒們盡量忍著。
張允文倒是沒怎麼暈船。在航行的這些日子裏,他拉著劉仁軌談天說地,和他拉近感情。由於剛上船的時候,張允文立了一次威,所以劉仁軌對張允文的印象並不是十分的好。後來經過深入交談,他才知道其實張允文是個挺好相處的人。
平常沒事的時候,張允文便會在這海鶻戰船之上四下走動,看看現今的戰艦是何等模樣,又擁有什麼樣的攻擊力。
他知道,這些戰艦乃是貞觀十七年的時候,閻立德在洪州、饒州、江州三處督造的海船。這種海鶻戰船船艙用生牛皮圍覆,防止巨浪破壞船體,且防火攻;船頭低尾部高,前寬後窄,船體形狀如海鶻飛行狀;更奇的是船體兩側還置浮板四到八具,形如海鶻翅膀,浮板有增強船體穩定性、減低搖擺度的功效。
至於海鶻戰船的主戰武器主要有三樣:絞車弩、炮車和拍竿。
唐初絞車弩是將十二石的巨弩設在絞車上,能同時發射七支箭,威力巨大,射程很遠。看著那絞車弩上嬰兒手臂粗細的弩箭和寒光閃爍的箭頭,張允文也不由心悸。
而那炮車便是拋石車,拍竿是利用杠杆原理高懸巨石,在接舷戰中用來拍擊敵船。
這三種武器之中,兩種遠程攻擊武器,一種近戰攻擊武器。
不過當張允文看到那絞車弩和炮車的時候,腦海中卻是突然想著若是將天威大將軍炮裝載在船上,那豈不是炮艦提早誕生了?
船隊繼續航行了近十日,終於看見了一些零落出海的漁船。這些漁船顯然不能遠洋航行,隻能在近海活動。而今,它們出現在這裏,說明此處已經離岸邊不遠了。
當那些漁民看見一支如此龐大的艦隊行駛過來的時候,頓時嚇得失魂落魄,趕緊死命的劃船,希望能回到岸邊。然而,張允文他們又豈會讓這些漁船回去通風報信?當下,十多具拋石車發動,一塊塊幾十斤的石頭砸了出去。雖然大部分石頭落在海中,但是,還是有一些石頭砸在了船上。挨上一塊,這小漁船便被砸出大洞來,沉入海中。
為了防止有人逃生,那些小心戰船飛快的靠近漁船沉沒的地方,將附近檢查一片,確定沒有活口之後,再行離開。
這樣一路往近海行去,沿途也不知禍及了多少漁民。終於,在浿水入海口五十多裏的地方,張允文他們遇上了一支高麗艦隊。
如果您覺得《大唐偵察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