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遼東傳來的大捷,李治的心頭也是十分的高興,為此,他還特地賜宴,和留守長安的大臣好好的醉了一把。這種醉酒的行為一般說來,是會受到諸如孔穎達之類的儒生的大肆批駁,然而,孔穎達看了李治一眼,口中說道:“此次遼東大捷,殿下醉酒,乃是人之常情,這次老臣也就不再追究了!不過下不為例!”
李治聽罷,不由心頭暗笑,此例一開,有怎會下不為例?
酒宴完畢之後,醉醺醺的李治正要返回宮中休息,忽然聽得有內侍來報,說是調查院裏一個叫做梅仁幸的管事求見。說道那人的名字的時候,那名內侍不由翹起嘴角,露出一絲笑容來。
“沒人性?”李治也不由愕然。愣了片刻,李治才讓內侍領那梅仁幸進入殿中。
“下官梅仁幸參見殿下!”梅仁幸見到李治,叩首行禮道。
李治聽到這名字,不由又是一陣莞爾。正正色,李治嚴肅的問道:“呃,這個梅愛卿,你求見孤有何要事?”
梅仁幸頭也不抬:“還請殿下調撥一些偵察兵給下官一用!”說著,梅仁幸便將事情經過說了出來。
原來這梅仁幸當初在高昌立下大功之後,便被調到長安調查院,作為林然的助手。而那一直被軟禁在長安的祿東讚便是由梅仁幸手下的人看管著。
在張允文出征遼東之前,也曾經讓人好好的看著那祿東讚,別讓他趁著長安空虛給跑了。可是,張允文雖然囑咐過,可是事情還是發生了。那祿東讚真的消失在驛館裏了。
林然聞訊,頓時大怒,出動長安的探子將整個長安翻了個底朝天,結果還是沒有找到人,卻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情報,比如說在大軍出征之前,曾經有十多個手持鬆州府開具的路引的自稱是蜀地行商的人進入長安,但是,這些人的皮膚比起蜀地的人好黑上許多,一口蜀地方言也是說得有些拗口。
林然當場便說,定是這些人將那祿東讚給救走了。
人是在梅仁幸手中丟失的,這梅仁幸當然得去追回來。然而梅仁幸手中雖然有幾個遊俠兒,但是論及追蹤之術,卻並不擅長。這時候,梅仁幸想到了偵察營。然而,這偵察營的調動,需要李世民的點頭,如今李世民正在遼東,整個長安城就李治最大。於是,他便壯起膽子,來到東宮,希望李治能調派一些偵察兵給他,讓他來追捕那祿東讚。
李治聽了這個消息之後,沉吟片刻,在梅仁幸焦急的目光中點頭同意了。
如今留守在長安的偵察兵,除了新兵訓練營的一百多號人外,南北各衛之中,也有幾個人。梅仁幸拿著李治開具的文書和魚符,來到那偵察營新兵訓練營,將事情經過大致講了一下,再將調令魚符拿出來給那校尉一觀。
那校尉見後,哈哈一笑,說道:“老子在這裏悶得骨頭都癢了,有事做,那是最好!還有那個吐蕃的老家夥,教官交代一定要看住他,想必那老家夥定是不凡,看我楊猛不把老家夥的腳給打斷,看他還跑不跑!”
聽了這楊猛的話,梅仁幸也不由露出笑容來。
楊猛帶了五十名偵察兵便和梅仁幸的人馬一道出發了。
在猜測祿東讚的逃脫路線的時候,那梅仁幸道:“在下曾經翻閱過這祿東讚的資料。從資料上看,這姓祿的老頭子也倒是一個厲害人物,心思縝密,考慮周詳,深知進退,更厲害的是沒臉沒皮,若是此人存心隱匿,甚至完全可以不在乎身份、名譽。所以我等追捕起來,也是頗有難度。所幸的是,大唐通往吐蕃的道路不多,大概有兩條路。一是經過隴西、吐穀渾回到吐蕃,而是入蜀中,經過積石山回到吐蕃。而那些來長安的吐蕃人便是走的後麵一條道路。如今,我等並分兩路,各自往隴右、蜀中二地追去!呃,楊校尉,你就帶著部分人馬往隴右方向追去。請記住了,祿東讚此人,若是不能拿下,立刻以弩箭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