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聚幽州(2 / 2)

老者抬起渾濁的眼睛,望了一下李世民身後整齊的軍隊,口中喃喃道:“這些兒郎們可比大業年間征高麗時的兒郎們要彪悍得多啊!可惜啊,老頭子的兒子早已經埋骨遼東了!”說著,老者轉身一指那些路旁的老人,“陛下,老頭子和這些老家夥在大業年間,都將自己的兒子送去了遼東。整個滄州能上戰場的男丁都上去了,就連女人和老人也承擔起運送軍糧的任務。可是沒過多久就傳來消息,說是遼東大敗,幾十萬人全部埋骨他鄉!可憐啊,我那不到二十歲的兒子,就這樣戰死在了遼東!如今陛下想要再行征討高麗,老頭子見這兵馬可比大業那時候要整肅得多!還望陛下瞧在我們這些半隻腳入土的老頭子份上,若是遇見屍骨,還望帶回漢地來!”

說道後麵,這老者的聲音漸漸哽咽起來。

李世民聞言,心頭亦是激蕩不已。按下心頭激動,他爬上一輛馬車,對著周圍的士卒和老人喊道:“前隋不義,起師百萬,三征高麗,致使我漢家男兒盡化作皚皚白骨,葬身他鄉。山東之地,為之一空。此仇此恨,何敢忘記?今日,我李世民興精銳之師,再討高麗,便是要移高麗之國祚,以為我百萬漢家兒郎報仇雪恨!眾位將士,可曾願與朕一通奮戰?”

“願意——”中士卒頓時發出一陣震天的呐喊聲。

於是,這討伐高麗,又多了一條理由。

大軍行軍,這夥食可不像宮裏麵那般整日美酒佳肴,用餐之時,還有歌舞助興。普通的士卒一般是吃著麥飯大餅之類的食物,和著菜湯、一兩片肉幹吃下去。隔上幾日,也可以吃上一頓鮮肉。而那些將軍的食物則要好得多,至少每天都有肉吃,偶爾還能吃上庖廚烹製的菜肴,算是不錯了。而李世民的待遇最好,幾乎天天可以吃上庖廚烹製的菜肴。雖是如此,軍中亦有明令規定,不得飲酒。

從四月初一直到五月,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大軍終於到達了幽州。

此時的幽州城外,李績的八萬大軍已經駐紮於此,等待著李世民的到來。

當李世民領著大軍出現在幽州的時候,李績也領著輕騎前來迎接,同時還送上了一份關於張儉的戰報。

戰報上詳細的記述了張儉的試探性進攻。

張儉領兩萬精兵與契丹、突厥諸部仆從軍共三萬人,出營州,直逼遼水。此時乃是初夏,上遊雨水不歇,江水暴溢,根本沒有辦法渡河。隔著遼水,對麵的高句麗士卒見唐軍無法渡河,盡皆嬉笑成一團。

麵對這種情形,張儉隻好再遼水邊上安營紮寨。

等了三日,那滔滔江水終於退去。

張儉正要命令士卒渡河,卻見遼水對麵,高麗騎兵沿著遼水上下遊不停逡巡,大量的弓弩手出現在對岸。粗粗一估計,對麵至少集結了兩萬人。當然,這還隻是暴露在張儉視線之下的高麗軍數量。

張儉不敢冒險,佯裝撤退,卻留下近百名偵察兵在此守候,時刻觀察情況,防止高麗軍發動襲擊。同時派出精騎沿遼水上下遊搜索,看能不能尋一處良好的渡河位置。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留在河岸邊監視對麵高麗軍的那些偵察兵一個個都不是什麼老實的家夥,有幾個甚至還是張允文當初教出來的第一批偵察兵,這些偵察兵們除了留下兩個與張儉保持之外,其餘盡皆鳧水過遼河,悄悄的潛到了對岸。

據說那兩個留下來的家夥是與眾人劃拳是輸了,這才不甘心的留在這裏。

那些潛到遼水對岸的偵察兵晝伏夜出,將沿著遼水向東擴展偵察範圍,記錄下沿途地形地貌,花了七天時間,竟然將遼水以東,北到遼城,南到安市州這個範圍內的敵情偵察得一清二楚。

然而,當他們準備返回遼水西麵的時候,卻悲哀的發現,河水又漲了。偵察兵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這水流湍急,回旋激蕩的遼水中遊過去。

於是,他們隻好潛伏下來,一邊觀察著遼水的情況,一邊觀察著高麗軍的動向。這一觀察,還真讓他們看出東西來。

如果您覺得《大唐偵察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