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知道這淵蓋蘇文的脾氣,也不廢話,直接說道:“大莫離支,大唐此次似乎要動真格的了!這是我們的情報人員收集的情報!”
淵蓋蘇文打開情報一看,不由麵色微微改變。
這上麵卻是寫著大唐在長安集結的兵力估計將近十五萬,還寫著一係列的人事任命。通過這些,淵蓋蘇文一眼就推斷出來,大唐這是在做一場大仗的戰前準備。而合誰打?這已經很明顯了。
看到這裏,淵蓋蘇文的臉色也不由微微一變。
但是他乃是心機深沉狠辣之輩,臉色迅速恢複,冷冷的說道:“昔日隋朝皇帝帶著百萬大軍三次攻打我高句麗,還不是被我大軍擊敗,反而損兵折將不少!此次唐朝想憑借著十多萬人便和我高句麗打上一仗,真是不自量力!”
聽得淵蓋蘇文說這樣的話,那名報信之人的臉色這才微微好轉。既然他們的大莫離支如此有信心,那就說明他們此次真的能夠擊敗大唐。
然而,當所有人離去,淵蓋蘇文獨自一人站在場中之時,他的臉色卻是倏地沉了下來。
背負起雙手,在場中一遍又一遍的踱著步子,苦苦的思考著應對之策。
就在淵蓋蘇文踱著步子,思考應對之策的時候,李世民也是同樣的背負雙手,在大殿之中踱著步子。
今日朝會之上,李世民提出,自己想要禦駕親征。話音剛落,便遭到了眾位大臣的一致反駁,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
李世民說道:“朕自十六歲從軍以來,大小征戰,不下百次。至於兵法韜略,朕也是頗有自信。今征討高麗,起精兵十五萬,眾位愛卿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眾大臣聞言,頓時默默不語。倒是一些和李世民並肩作戰已久的武將不由微微頷首。
這時候那褚遂良出列道:“可是陛下,此戰勝負尚未可知。勝利了倒是還好,若是敗了,對國家,對陛下你都是不好!”
此言剛剛落下,那李績便出言反駁道:“上次陛下打算跟蹤追擊,消滅來侵犯的薛延陀部,結果被魏征苦苦勸住。當時要真那麼做了,薛延陀部連一匹馬都別想回老家。如今他們緩過氣,又經常來騷擾咱們,我一想起那件事就覺著遺憾呐!如果陛下當時在軍中,審時度勢,堅持己見,那就不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了!”
李世民聞言,頓時頷首道:“這倒的確是魏征的錯啦,當時朕挺後悔,但為了給大家樹立直言敢諫的榜樣,也就沒露出這個意思!”
雖然李世民這般說了,但是,仍然有許多大臣提出反對意見。不過其理由也倒是頗有些道理。像有人說李世民禦駕去了遼東,這國事當如何?李世民便令太子監國,同時留下房玄齡等一大批正值能幹的官員作為輔助。也有人說起萬一西突厥進攻怎麼辦?李世民卻說有安西都護府在此,西突厥不敢來攻,不過為了預防萬一,還是令祁連山大營隨時做好出擊的準備。
在處理完這些問題之後,仍舊有一些官員反對。李世民說道:“古代的堯舜,再聖明也不會冬天種地;普通的農夫,春天播種就會有收獲,這是因為順應天時的緣故。高麗淵蓋蘇文施行暴政,老百姓伸長脖子望著咱們什麼時候去援救呐,這就是天時。大家說那麼多反對意見,可沒一條講到這個。請諸位放心吧,這次一定會勝利!”
聽了李世民的這番話,那些出言反對的大臣終是默默不語。
於是,李世民親征高麗,已經成了定局。
當時朝鮮半島上有三個國家,高句麗、新羅、百濟。此時,無論是隋煬帝三征高麗,還是李世民口中的高麗,指的都是高句麗。也成為高氏高麗。曆史上的李世民沒能滅高句麗,他的兒子李治卻完成了這項使命。高麗滅亡之後,唐軍與新羅聯軍又滅掉了百濟,從此新羅統一朝鮮半島。統一之後,改稱高麗,也稱為李氏高麗。這個李氏高麗才是現在棒子的祖先!小半在這裏稍微解釋一下哈!
如果您覺得《大唐偵察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