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貞觀十年四月的時候,王家這才在櫟陽安頓下來。從商務到農事,各個王家子弟恰當的安排在一個位置之上,如同一座大機器上的一顆顆釘鉚,支撐起這個王家屹立在櫟陽之上。
然而,若是要將櫟陽這個地名深深的刻在王家之上,或者說王家的烙印深深的留在櫟陽,卻非朝夕之事。就如同並州王家一樣,這是經過了幾十代人的努力,為太原做了許多貢獻,許多王家傑出人氏將太原這個地名傳遍大江南北,這才使王家和太原緊緊聯係在一起。
若是王屈想要在櫟陽將王家經營得如同太原王家一樣,光靠他這代人肯定是不行的。
張允文返回長安的時候,王妍沒跟著他一起回去。此時的王妍正在幫著王屈管理者偌大的王家。平時張允文見到她在那裏號令管事仆役時精幹的模樣,卻是想起了當初自己和她第一次見麵時的場景。
一路縱馬返回長安,隻見沿途之上,一片忙碌景象。農人揚著鞭兒,打在耕牛身上。耕牛發出一聲“哞——”的叫聲,慢慢走動,拉著身後的耕犁翻動土皮。
張允文這才想起,今年的春耕已經開始了。
花了半日的時間,縱馬疾馳回到長安。
此次北上太原,可以說是半私人半公務性質的。所以張允文回到長安之後,先得去李世民處將發生的情況彙報一下,另外,還要將在張家那裏竊來的財物,送上一些給李世民。
來到太極宮時,已是下午,天色已是不晚了。
李世民一見到張允文便笑道:“嗬嗬,允文,你來的正好,朕剛剛傳了晚膳,你就過來了,這時間掐得真準啊!”說著又讓一旁的內侍吩咐下去,在加了幾分菜肴。
此時在千秋殿陪著李世民的是一位明豔動人的女子,眉目之間,一股溫婉的風情流露而出。
“哦,這是朕的楊妃,允文你還沒見過吧!”見張允文望著楊妃,李世民解釋了一下。
張允文卻仍舊疑惑,李世民有大小兩名楊妃,一生李福,另一位卻是隋煬帝之女,生李恪。不知這位楊妃是哪一位。
這位楊妃溫柔的笑了一下,先向著李世民行了一禮,又向張允文行了一路,慢慢的退出了宮殿。
張允文趕忙還禮,目送這位楊妃離開。
待楊妃離開之後,李世民坐在幾案一側,指了指另一側,示意張允文坐下。
“唉,這幾天天氣漸暖,朕胸口又開始煩悶起來,而皇後更是臥病在床,讓朕好是擔心啊!最近朕又忙於國事,還多虧了汝南那丫頭帶著小張琰還有長樂、襄城等人回來,看望皇後,這才讓她有幾分喜氣啊!”李世民輕歎一聲,對張允文說道。
張允文聞言,頓時心頭暗叫不妙,這長孫皇後對於李世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妻子,同樣是能將李世民的怒火慢慢化解的知心人,能讓其百煉鋼化作繞指柔。不光如此,如今隱隱成為外臣之首的長孫無忌是其長兄,對於調節外臣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也是起到重要的作用。
所以,張允文當下關切的問道:“那請孫道長他們來了沒有?”
李世民點點頭:“皇後一發風疾,朕便著人立刻去請孫道長。孫道長看了之後,確實說,此病能控不能治,若想徹底根除,恐怕不行!”
張允文頓時默然。
這時候,傳菜的宮娥托著一盤盤精致的佳肴,盈盈走入宮殿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