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李世民在十二月的時候便羽檄天下,西征吐穀渾,可是,出征前的準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是後勤供應。早在檄文剛下的時候,便陸陸續續的有輜重兵推著大車往西而去,幾十萬石糧草從長安到隴右諸州,連綿不絕。
接著便是兵馬集結。此次出征的主力依舊是當初征討突厥時的那批老兵。這其中,很多人都是從隋末時便開始在疆場廝殺,堪稱是老兵中的精銳了。他們平時分歸諸折衝府,忙時務農,閑時練兵,幾年下來,養精蓄銳,可堪一戰了。當檄文下來,這些早就熱血沸騰,等得不耐煩的老兵們紛紛從自家裏拿出弓箭、短刀等普通武器,然後又在軍府領出明光甲、橫刀、長槊等基本的武器,在前來調兵的將軍、郎將的帶領下,往長安方向運動。
花費了近半個月時間,終於將計劃之內的五萬大軍集結完畢。再加上當初東突厥降眾組成的“遊騎軍”一部一萬人,以及其他仆從軍共計一萬人,大軍便集結完畢,開始蜿蜒出了長安城,往西行軍而去。
張允文在目送了大軍慢慢離開之後,看到旁邊的李揚一臉羨慕的樣子,頓時笑道:“李揚,你小子也別光是一臉羨慕了,可是最後出發,卻要最先到達的一支隊伍啊,兄弟們都做好了準備了麼?”
李揚滿是信心的笑道:“頭兒你就放心吧,兄弟們現今可是鬥誌昂揚呢,別說是延後三天出發,提前十日趕到,就是延後十日出發,提前一個月趕到也沒問題!”
“唔,那就好!”張允文笑著說道,“李大總管令我偵察營延後三日出發,卻是不想讓人,尤其是那些外邦使者知道我等在西征隊伍之列,也好讓我等韜光養晦,少為他國所知,以出其不意!”
李揚點點頭:“這些屬下已經明白了!”
“你明白就好!回去之後利用這幾天時間給兄弟做做思想工作,免得讓他們因為沒有隨同大軍一道出征而鬧什麼情緒!”張允文轉過頭來,看著李揚,他忽然發覺,李揚竟然也留出了兩撇髭須,眉頭之上,依然隱有皺紋。拍拍李揚的肩膀,轉過身,慢慢離開。
三日的等待很快過去。
當天中午,長安城門進出人流最少的時候,三千偵察營士卒分成三大股,往南、東、西三麵而去。他們皆是一色的黑色衣甲,胯下駿馬四蹄飛揚,鮮衣怒馬,出城門之極,說說笑笑,好像一個大家公子帶著仆役出遊一般。然而細看這些人,卻是背囊之中鼓鼓的,腰間橫刀,馬上武器深藏在袋中,殺機暗藏,殺氣內斂。
當這些偵察兵們一出了長安,即刻按照事前約定,在渭水之邊集結起來。
“弟兄們,你們可知道李大總管讓我等提前十日到達鄯州的目的所在?”張允文穿著一身黑色的大氅,大聲的對著三千人吼道。寒風呼嘯,將大氅揚起,將吼聲傳得遠遠的。
見眾士卒一臉茫然,張允文又道:“你們不知道,但是老子知道!原因就是那鄯州、廓州、河州、洮州等臨吐穀渾諸州原先歸附我大唐的黨項、羌人聽聞我大軍將伐吐穀渾,竟然反叛大唐,重投吐穀渾帳下。他們熟悉地形,得地利之便,若是不能殺一儆百,威懾其餘部落,則恐諸州皆會一片慌亂!所以大總管令我偵察營先行十日到達,肅清當地任何反叛勢力,以鐵血手腕,配合當地守軍,實現諸州之安定!”
一聽完張允文的解釋,眾士卒頓時默默不語,顯然,他們對張允文所謂的“鐵血手腕”是知根知底的。他們此次過去,恐怕是血流成河,屍積如山了。
想到這裏不少士卒臉上不由露出一絲惶然不忍之意,張允文卻是沒有訓斥他們,畢竟偵察兵也是人。
沉默半晌之後,張允文看著這些士卒道:“我知你們心中定有不忍,此乃是人之常情,我也不會去追究的!可是此事事關重大,不得有半分不忍啊,還望各位兄弟能在心有不忍之時,多想想大唐,多想想那些折衝府的弟兄!”
說完,再次沉默片刻之後,張允文一揚馬鞭:“出發!”
當先一夾馬腹,一擊馬臀,縱馬往西北而去。剩餘士卒也是揮動手中馬鞭,跟著張允文奔馳西北。
如果您覺得《大唐偵察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