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李世民看那被擒之人,“嗬嗬”一笑道:“原是是王琬王公子!難怪有隋帝廄馬。”
原來這王琬乃是王世充侄子。王世充廢隋帝楊侗,自立為王,那楊侗的一幹物具悉數落於王氏之手。而這王琬,便是王世充派出來向竇建德求援的使者之一。
李世民撫摸著這匹青驄寶馬,眉眼之間,滿是喜悅。
夏軍見唐軍沒有動靜,也沒有采取相應動作,隻是列陣排於汜水東岸。
雙方對峙,漸漸日頭偏正,降到正午。
李世民在帥帳之中來回行走,不時問道身邊將領:“河北馬匹可曾運到?”
見諸將搖搖頭,李世民走出大帳,登高望向夏陣。
此時日當正午,頭頂有烈日炙烤,加之夏軍士卒尚未用餐,饑渴難耐,全都散亂的坐在地上休息,毫無半點陣可言。更有不少士兵出營,到河邊飲馬洗澡。看士卒的動作,想要回營又不敢回營。
李世民心頭暗道:竇建德治國寬厚固然不錯,但治軍過寬,紀律鬆弛,實在大錯特錯。
“宇文士及何在?”李世民喝道。
宇文士及排眾而出:“末將在!”
“令你帶本部三百兵馬,經建德陣西,馳而南上。”說完,又告誡道,“如果夏軍未有出動之象,你最好引兵而還;若是夏軍出動,則引兵東出!”
“喏!”宇文士及領將令而去。
隻見唐軍三百騎士奔馳出陣,踏過汜水,直往夏軍陣營而去。
眼看離夏軍還有三十餘丈,唐軍倏然掉轉馬頭,直往南去。
那夏軍早已難耐,見唐軍騎兵出動,而且就在自家陣前晃了一遭,哪有能不追擊之理,於是千餘夏軍騎兵脫離本陣,往南追向那宇文士及的三百騎兵。
李世民眼看夏軍陣型動搖,正要下令全軍出動,卻聽見有人大聲道:“我們的戰馬來了!”
一看北方地平線上,千餘匹駿馬浩浩蕩蕩,勢若大江之水,疾馳而來。
“好!聽我將令,沒馬的將士前去乘馬,與我全軍出擊!”
說完,當先領著自己的玄甲隊,在程咬金、秦瓊、尉遲恭、翟長孫左右掩護下,當先縱馬踏過汜水,往夏軍陣營衝去。
李世民領軍作戰,總是身先士卒。其帳下玄甲隊,乃是拔軍中精銳而成的精騎。每至大戰,他總是親自率領玄甲隊,在幾名悍將的掩護下,迎頭殺入敵陣,銳不可當,通常能一直殺到敵人的隊尾,貫通到底,再殺回來,反複衝擊,直到敵人陣形大亂,喪失鬥誌,大部隊同時掩殺過去。
此種戰法幾乎戰無不勝,謂之為“鑿穿”。諸將之中,李道宗受此戰法影響最大。
自李世民領著玄甲隊出發,餘下士卒也在將領的帶領下分成八路,渡過汜水,殺入夏軍營陣。
其時,竇建德正召集帳下諸將,商議如何擊潰唐軍,攻取虎牢。忽然聽到殺聲陣陣,一名傳令兵慌忙進來報告:“報大王,唐軍已攻入我軍營陣,正往大帳殺來!”
聞得此言,那些個朝臣文官竟然齊齊往竇建德的方向擠來,似乎竇建德可以給他們帶來護佑。
“讓騎兵頂上去,把唐軍拖住!”竇建德下令道。
“各位臣工,隨本王後撤!”說完,帶著群臣往後撤退。
然而,這些撤退的群臣堵住了湧上來的騎兵的道路,人流混雜,一時間難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