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孫策收服太史慈(2 / 2)

劉繇、笮融見到孫策來了急忙調轉大軍出陣迎敵。孫策見到二人大吼道:“孫策在此!還不下馬投降?”

劉繇背後部將於糜挺槍而出,與策戰不道三回合,被策生擒過去,撥馬回陣。劉繇大將樊能,見於糜被捉了。挺槍追趕,那槍剛搠到策後心,孫策陣上軍士大叫:“背後有人暗算!”

孫策回頭,見樊能馬已經打了他身後不遠到,大喝一聲,聲如巨雷。樊能驚駭,倒翻身撞下馬來,不巧的是腦袋撞到了地上的一塊石頭上,當場死亡。策回到門旗下,將於糜丟下,已被挾死。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眾人人都驚道:“孫策‘小霸王’名不虛傳。”

當日劉繇兵大敗,人馬大半投降孫策。劉繇與笮融敗走豫章投劉表去了。孫策還兵複攻秣陵,親到城壕邊,招諭薛禮投降。城上暗放一冷箭,正中孫策左腿,翻身落馬,眾將急救起,還營拔箭,包住傷口。

接著孫策令軍中詐稱主將中箭身死,軍中舉哀,拔寨撤退。薛禮聽說孫策已死,連夜起城內之軍,與驍將張英、陳橫殺出城來追趕敵軍。忽然伏兵四起,孫策當先出馬,高聲大叫:“孫郎在此!”眾軍皆驚,全部放下兵器,拜於地下。孫策令不得殺害一個人。將其部眾收降,張英撥馬回走,被陳武一槍刺死,陳橫被蔣欽一箭射死,薛禮死於亂軍中。孫策攻入秣陵,安輯居民之後,移兵至涇縣來捉太史慈。

太史慈逃到涇縣之後招得精壯二千餘人,收並薛禮所部敗兵,正要來與劉繇報仇。孫策與周瑜商議活捉太史慈之計。周瑜令三麵攻縣,隻留東門放走;離城二十五裏,三路各伏一軍,太史慈到那裏,人困馬乏,必然被擒。原來太史慈所招軍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聽紀律。當夜孫策命陳武短衣持刀,首先爬上城放火。太史慈見城上火起,上馬投東門走,背後孫策引軍趕來。太史慈正走,後軍趕至三十裏,卻不趕了。太史慈走了五十裏,人困馬乏,蘆葦之中,喊聲忽起。太史慈急忙逃走,結果卻被腳下的絆馬索,將馬絆翻了,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

太史慈被擒後,送到孫策麵前時孫策親自鬆綁,孫策笑道:“神亭相戰之時,若是子義將我擒獲,會相害否?”太史慈笑了笑說道:“尚未可知。”孫策與太史慈相視一眼哈哈大笑。

一個是山東好漢豪邁的笑,一個是江東豪傑灑脫的笑,可謂英雄惜英雄,坦誠相見!太史慈拱手道:“劉君新破,士卒離心。我欲親自往收拾餘眾,以助明公。不識能相信否?”孫策起身笑道:“此誠策所願也。今與公約定:明日日中,望公來還。”太史慈應了一聲,上馬而去。

諸將見太史慈急忙忙的走了都議論道:“太史慈此去必不回來。”孫策大聲說道:“子義乃信義之士,必不背我。況我孫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眾將都不信。第二天,孫策立竿於營門以候日影。

恰好即將日中,太史慈帶著一千餘眾到寨。諸將都認為太史慈會背叛,而孫策則獨具慧眼,這就是將才與帥才的區別,更重要的是孫策找到的不僅是個虎將,還是個意氣相投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難怪他會說:子義乃信義之士,必不背我。

不久以後太史慈號稱江東第一神射手,百發百中,一次攻打敵人,對方人在軍營裏沿著城樓邊走邊罵,並且用手扶著城樓的柱子,很是猖狂,太史慈彎弓搭箭,一箭射中那隻手,並且把手緊緊地釘在柱子上!當時劉表侄劉磐驍勇,多次侵擾吳地,太史慈領命抵禦劉磐,劉磐從不敢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