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準備(下)(2 / 2)

張學良笑著問:“老人家貴姓?從哪嘎噠遷過來的?”

老頭一聽,笑道:“您也是東北來得,老漢我免貴姓宋,老家是鐵嶺的,聽官府說這裏啥都好,土地隨便種,也不用交租,俺們就來了,我祖籍山東青州的,當年為了生活才闖得關東,現在為了更好的生活,又闖西北來了。

哈哈,這裏的地可真好,我八月初種上的三十畝苞米,二十畝小麥,現在快熟透了,再有幾天就該收糧食了,照這個長法,今年還能再種一季,發財啦!這不我給老家打了電報,讓剩下的老弟兄們都過來,哈哈……!”想著自己的莊稼老頭禁不住樂了起來。

張學良點了點頭,與宋老漢告別後和真元一齊去了玉米田裏,入目片片綠色海洋,那苞米長的個個都有一尺長,成年人胳膊一樣粗細,沉甸甸得快把杆子壓斷了。

又去了麥地,看著那飽滿的麥穗,將近一大紮長,這一畝地還不得收兩千斤啊。五十畝,十萬斤,一年再能收個七八季,天哪,還真是發財了。

張學良算了一下帳,朝著真元道:“大哥,要不我也來種地吧,這也太誘人了!我看以後要限製綏遠的入境人數,要不全國的農民都要來了。”說完兩人相視大笑,兄弟感情又得到了一次升華。

九月十二日,張學良一行又來到了包頭,查看了軍工廠和各個普通工廠的建設情況,又去了周錦堂負責修建的軍火基地,真元說了不少周副官的好話,把個周錦堂樂得合不上嘴,想著自己以後的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了。

真元向張學良詳細描述了包頭的發展戰略,兵工廠主要生產彈藥和附件,比如子彈、炮彈,鋼盔什麼的,武器生產及采購全部由王真元負責。

等東北那邊打完後,所有部隊要進行整編再訓,以後東北軍走精兵強將路線。

而民用工廠要樹立創新觀念,要建立自己的研究所,搞科技創新,資金由區財政解決,出了成果官商共享。包頭要即時成立軍事科技中心,吸引全世界科技人才來此工作,主要研究現今世上沒有的,對軍事實力有巨大提升得武器。

要在五年內把東北軍建成世上最強軍,然後在國家允許的情況下,把經驗推廣到全國,提高國家的整體實力。聽著真元的想法,張學良頻頻點頭,心中的欣喜與崇拜之情真是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九月十三日,完全了卻了心中疑惑的張學良在包頭乘車回北平了。

九月十四日,真元算著還有四天的時間到滿洲事變,還得多做些準備,否則上了戰場就沒時間了。於是他又擺開銀河係時空交易係統,買了一大批槍支彈藥。

具體是什麼?這裏也不細說了,都是二戰好槍和一些大殺器,到了九一八時就知道了。有了這些武器,再算上原來就有的,打一場富裕的戰爭應該夠了,多了的可以送給別的抗日武裝。

九月十五日時晨至十七日下午,真元練了三天功,把法力補得足足的。

九月十七日夜,隻見包頭上空一道金色光影劃過天際,朝著東部偏北方向射去,由此九一八事變的大幕緩緩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