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國難 (六)
“文長公不必客氣!”鄭子明喜出望外,趕緊伸出雙手,托住了老長史的胳膊,“令侄肯來滄州出仕,實乃鄭某之幸。”
數個月前他對當地地方豪強大開殺戒,讓刺史衙門徹底擺脫了士紳們的擎肘,政令不打任何折扣便可以直接下達到十裏八鄉。無論是執行效率,還是執行的準確性,都以往提升了三倍不止。
然而,這樣做的負麵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全天下的大半數讀書人,都將滄州當成了龍潭虎穴,寧可蹲在家裏虛耗光陰,也不敢前來一展所長。導致刺史衙門和防禦使衙門裏頭,許多崗位到現在還空著。從潘美、周信、陶大春到下麵的參軍、都頭,凡是識字者,幾乎個個都身兼數職。
所以,範正肯讓他的侄兒肯出來做事,鄭子明當然要虛位以待。哪怕此子是個紙上談兵的趙括,好歹也能幫忙整理一下公文,核對一下賬目。比把潘美、陶大春等人活活累死強!
“刺史衙門裏的司庫參軍,一直由末將兼任。而末將早已分身乏術,不如直接就交給範公子!”潘美在旁邊靈機一動,也迅速向老長史的族人伸出了橄欖枝。
在他看來,老長史範正突然推薦自家侄兒出仕滄州的舉動,可不僅僅是為親人謀個差事這麼簡單。此舉同時還意味著,滄州軍已經對當世的一些書香門第,產生了足夠的吸引力。換句話說,鄭子明本人和滄州軍的前程,已經開始被一些傳統世家看好,他們起了向滄州軍下注的心思,所以才特地雪中送炭,以圖將來收到豐厚的回報。
“末將的司田參軍差事,也可以交卸出來,由範長史的侄兒接任!”明知道自己不受老家夥的待見,李順兒卻不甘落後,也湊上前大聲表態。
“末將的司戶參軍職務,早就幹不動了。請大人務必派人接手!”
“末將的考功參軍……”
“都別胡鬧,末將的字寫得像蜘蛛爬的一樣,這記室參軍之職……”
一時間,先前插不上嘴的陶大春、陶勇、周信等人,都蜂擁而上,主動要求退位讓賢。
對大家夥來說,練兵和打仗,才是最要緊的事情。做這些天天跟筆墨紙硯為伴的文職,簡直就是浪費生命。
“都退後,誰再敢撂挑子,就幹脆把軍中職務也都一並交出來,滾回家去陪著老婆抱孩子!”鄭子明被眾人突然爆發出來的“熱情”,弄得哭笑不得,抬腿向四下虛踢了幾腳,大聲威脅。
這下,眾人又全都老實了。苦著臉後退數步,互相之間呲牙咧嘴。
鄭子明衝著他們又狠狠瞪了兩眼,將麵孔再度轉向老長史範正,笑著補充,“文長公家中若是還有合適的子侄或者弟子晚輩,不妨多推薦幾個。咱們滄州空缺實在太多,您老舉賢無須避親!”
“大人有托,老夫自當竭盡全力!”不知道是感動於大家夥的熱情,還是因為替家族下注的舉動被識破而心虛,老長史範正紅著臉,額頭上掛著虛汗,鄭重答應。
鄭子明衝著他微笑點頭,隨即,又迅速將麵孔轉向潘美、陶大春、李順兒等,大聲重申, “還有你們,如果家中有親朋故舊,同學晚輩,願意來滄州做事,也都舉賢無須避親!誰先推薦來合適的人才,誰所兼任的職務,就可以先交卸一部分出去。若是一個人才也找不到,那就繼續自己頂著,累死也別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