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1 / 2)

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探索與爭鳴

作者:馬鑫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高校學生在未來的十年之內,將會成為推動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將會讓他們增強社會的主人公意識,自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履行相對應的義務。為整個社會的和諧、健康、穩定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主要從高校體育教學的角度闡述如何培養高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培養 大學生 社會責任感

一、前言

大學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高校作為教育大學生的基地,就應該將大學生塑造成擁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大學生,然後輸送到社會,去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並在社會建設中讓他們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義務,發揮積極作用,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是自我對社會責任承擔的一個意識,也是對自己的一個嚴格要求。它是對一個人文化素質的全麵體現,一個人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那麼在他的精神品質裏麵就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就有著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一名青年學生,我們代表著這個群體,我們的發展需要同社會緊密接合,要求我們應該以整個社會的發展為奮鬥目標,努力的在社會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

三、體育教學中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體育教學是整個大學中必不可少的課程,體育教學的目的不隻是大學生的體魄,更重要的是鍛煉大學生的意誌。為了讓大學生們都具備社會責任感,當前體育教學也應該出一份力,為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做出努力。

(一)加強學生對時事政策的了解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對大學生的思想改變起著重要作用。體育教學中同樣可以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隻是側重點不同。中國的體育發展也經曆了一個由弱到強的過程,從最早的清政府派人參加奧運會,到今天我們已經自己舉辦了奧運會,在這百年中,我們國家的運動員是如何艱苦訓練,去改變我國在體壇形象的,是如何克服困難戰勝一個個對手的。中國體育的發展曆史,中國體育取得的成績、中國運動員的刻苦訓練都可以作為學生對時事政策的了解,讓他們通過對這些的了解,明白這些運動員是如何為國爭光,是如何改變中國的體壇形象的。通過這些實例讓學生明白,作為一名大學生,他們身上所肩負的責任,他們應該如何像這些體壇前輩們一樣,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為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老師應該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體育教學的老師不僅是要專業素質過硬,而且還要具備較高的社會責任感。老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垂範作用,老師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說一名老師就沒有社會責任感,那麼在他的教學過程中這種精神就會被學生感知,從而學生認為大學生有沒有社會責任感無關緊要,學生也就不會去想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如果說,這名教師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那麼在他的教學中就一定能夠處處體現出來,他會讓學生更多的關心社會的發展,更多的關心國家的經濟狀況,關注社會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學生在老師的感染下,就會自覺的形成社會主人公的意識,更多的去關心社會的動態,去思考自己能夠為社會做些什麼。所以隻有具備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