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糊塗賬(3 / 3)

宋道人無語了。

揉揉眉心,謝氏再次開口,語調微微有些低沉:“十年前拙夫赴京趕考,有幸偶遇癲和尚得了一句偈語:潛龍池中蟄十年,一遇風雲定胡朔。”

說完便垂下眼簾,一臉寶相莊嚴地端坐在床沿上。

一句當日的舊事,一名癲和尚的隨口胡言,宋道人卻聽得大汗淋漓。

就連裝睡的小李屹也被嚇得抖成一團。謝氏緊緊攥住兒子的手,這才讓他慢慢平靜下來。

實在是話中隱藏的含義太過驚人。

癲和尚並非瘋癲的和尚,而是佛門數得著的得道高僧,修的是神足通。

傳說神足通修到大成便可以隨心遊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癲和尚有沒有神足通大成世人並不得而知,然而他的偈語卻是極準的。他的偈語能知曉人的過往跟腳,能預知人的未來成就。

一語成偈,從不曾失誤過。

在修士眼中,癲和尚的偈語便是一定會實現的真理。

宋道人並不懷疑偈語的真實性,顛和尚尚在人世,更何況佛門力量深不可測,李崇矩敢將先帝神位擱在沙場上卻絕沒有膽子去逗弄那些怒目金剛。

而且偈語第一句的後半截已然實現,十年困守,奚陽小城可不就是個池子?福王兵臨城下,風雲將起!?

要命就要命在潛龍二字,聖人居下位,隱而未顯,是為潛龍。

然而,龍,豈是尋常的,中原王朝曆次更迭,那一次不是血流漂櫓,眾生塗炭?

這就是鎮國候嫡小姐下嫁的真正緣由?聽話裏的意思就連佛門也早就下了賭注?

宋道人驚心不已。

雖說大魏朝打從憲宗起三代老子糊塗兒混賬,朝政混亂,民不聊生。可俗話說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哪怕從來都自視高人幾等的宋道人都不忍看到刀兵四起。

然而又有幾人甘於寂寞平庸?

從龍之功還是助紂為虐,誰又能分得清晰明了?將兒子的身家性命全都寄在一句偈語上?

宋道人猶豫再三:“茲事體大,我……”。

謝氏看著宋道人麵色變幻不停,卻遲遲下不了決心。便從被窩裏扯起李屹,對宋道人說:

“這便是我與拙夫唯一的孩兒,也是拙夫的嫡子,奚陽遠僻,一直未能給他尋一個名師,仙師看著可還合眼緣?”

謝氏這是以未來的帝師之位相邀了。不僅對宋清,甚至連長真道都值得下場賭上一把了。成則能讓師門更進一步,敗也僅僅是自己父子的一世榮華成空。

“如此恭敬不如從命了,宋道人見過主母大人。”宋道人起身恭敬的向謝氏行禮,訂下了盟約。繼而李屹磕頭斟茶,拜了宋道人為師。

既然打定了決心,宋道人便不再遷延,一番溝通後就要起身趕赴奚陽城。

鎮國候大軍即將到來的消息想來已經傳到了福王耳中,需得防著福王狗急跳牆,強行攻城。

“仙師稍等”謝氏牽著李屹的手衝宋道人再次福一福:“李屹的哥哥你是見過的,我和拙夫膝下就這麼兩個孩子,感情從來都是極好的,請仙師務必保那孩子周全,將來李屹也好有個幫襯。”

咬咬下唇,謝氏補了一句:“拙夫那裏無需仙師護衛,危急時隻需護住李源即可。”

宋道人微微愕然,拱手離開。

謝氏蹲在李屹身前柔聲問道:“你可知我為何與人密謀也不避著你?”

李屹搖搖頭。

“為娘希望你能早立大誌,開闊胸襟,登高才能望遠,要能擔得起一份基業才成。”

李屹似懂非懂,卻堅定地點點頭。

謝氏欣慰地揉揉兒子的小腦袋,低聲自語道:“這師父的格局終究小了些,反倒不如李源教得放心,哎,人才難尋,實在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招攬宋道人。沒有父蔭還是底蘊太薄啊!”

驛站門口,宋道人絮絮叨叨交代了兒子許多需要注意的事宜,吩咐宋清和董欣怡結伴前往象山寨。

想要離去時聽到門裏傳來一聲:“仙師稍等。”董欣怡的母親楊氏從陰影中走出來:“勞煩仙師給欣怡的師尊捎個口信可好?”

“不勞煩,夫人請講。”

“欣怡的婚事我是不會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