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是為實現某種目的所作的安排,以便在完成計劃的過程中不至於浪費時間。任何一個經商的人都必須是有計劃的和井井有條的才行。同理,每個家庭主婦也該如此。每件東西都應有它所屬的地方,每個地方也都應該有它所屬的東西。任何事情都有屬於它的時間,而任何事情都必須及時完成才行。
沒有必要再向人們重複宣揚節儉是有用的道理了。沒有人能否認節儉是可以操作練習的。我們看到過這方麵的許多例子。隻要是許多人已經做過的事情,那麼其他人也可以做。而且,節儉不是一種使人痛苦的美德。相反,它能使我們免遭許多蔑視和侮辱。它要求我們克製自己,但也不要放棄正當的享受。它會帶來許多誠實的樂趣,而這些樂趣是奢侈浪費從我們身上奪走的。
節儉並不需要很高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或任何超人類的德行才能做到。它隻需要某些常識和抵製自私享樂的力量就行。
實際上,節儉隻不過是日常工作行為中的普通意識而已。它不需要強烈的決心,它隻需要一點點有耐心的自我克製。隻要馬上行動就立即能見效!對節儉的習慣越是持之以恒,那麼節儉就越容易,這種行為也就會更快地給自我克製帶來巨大的補償和報酬。
問題也許可以這樣提出:當一個需要把他收入的每分錢都用來養家糊口的時候,對於這樣一個收入微薄的人來說,他還能節省開支把它存放在儲蓄所嗎?但是,這樣的事實就是存在,而且這種事情就發生在許多勤奮和節製的人身上。他們確實能克製自己,把自己的業餘收入存放到儲蓄所裏,而其他形式的儲蓄也為窮人提供了積攢途徑。如果某些人能做到這點,那麼在相似條件下,所有的人也能做到這點,根本就不會剝奪他們本來就應該享受的快樂和幸福。
對那些收入豐厚的人來說,把所有收入都花在自己一人身上,這種做法是多麼自私啊!即使他有個家,若他把自己每周的收入花在養家糊口上而不節省一點錢的話,也是不十足的不顧未來的行為。
當我們聽說一個收入頗豐的人死後沒有留下任何東西的時候——他隻留下他的妻子和一個赤貧的家——讓他們聽從命運的擺布——是生是死聽天由命時——我們不得不認為這是天底下最自私而毫不節儉的行為。
盡管相對來說,這種事例比較少。也許有人會主張捐款。但捐款也許能解決某些問題——也許根本沒有。最後,這種不幸的爛攤子家庭會陷入貧窮和赤貧的境地。
然而,從很大程度上講,節儉行為就能夠避免這種結果。減少任何一次感官享受和快樂遙——如少喝杯啤酒或少抽一支雪茄——就能使一個人在歲月的過程中為其他人節省下來一些東西,而不是用於浪費在自己身上。
事實上,對於那些最窮苦的人來說,正是平日裏的精打細算,無論這種為行多麼地微不足道,為以後他和他的家庭遭受疾病或絕望無助時提供了應急手段,而這種不幸的情形往往是在他們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光臨他們。
相對來講,能成為富翁的人畢竟隻是少數;但絕大數人都擁有成為富翁的能力,即勤奮、節儉、充分滿足個人所需的能力。他們可擁有充足的儲蓄以應付當他們年老時麵臨的匾乏和貧困。
然而,在從事節儉的過程中,缺少的不是機遇,而是意誌力。一個人也許會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但他們仍然沒法避免大手大腳地花錢,過著高消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