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保證身心的健康(5)(3 / 3)

再進一步說,這個世界就是煩惱痛苦的生物互相吞食以圖苟延殘喘的鬥爭場所,是數千種動物以及猛獸間的活墳墓,它們經由不斷地殘殺,以維持自己的生命。並且,它們感覺痛苦的能力是隨著認識力而遞增的,因此,到了人類,這種痛苦便達到最高峰;智慧愈增,痛苦愈甚。

在這樣的世界中,竟然有人迎合樂天主義的說法,來向我們證明是“可能有的世界中之最佳者”,這種理由顯然太貧弱了——不獨如此,樂天主義者還叫我們張開眼睛看看世界:世界中有山、有穀、有河、有植物、有動物等,在美麗的陽光的照耀下,這一切不是很美很可愛嗎?誠然,如若大略一瞥,情況的確如此,但仔細調查其中的內容,卻不是那回事了。

接著,神學家又出來向我們讚美世界的巧妙組織。由於這種組織的精巧,星辰的運行永遠不會相碰頭,陸地和海洋不會錯置相混,寒流不會滯留不去而使萬物僵硬,酷暑不會長在而使萬物燒灼,春夏秋冬四季的輪轉,井然有序,而有各種作物的收成。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僅是世界不可或缺的條件而已;如果它不要讓我們像萊辛的孩子一般,降生後立刻離去的話。

這個世界的構造當然不至於拙劣到連基柱都會崩壞的程度。但我們試進一步再觀察這個被讚美的作品的“成果”,在這堅固舞台上的演員,他們的痛苦是和感受性同時表現的,感受性發達後乃形成智慧,痛苦亦隨之俱增,欲望亦與之共同發展,永無止境地繁衍著,高騰到提供人類生活的材料除悲劇和鬧劇外,竟再也找不出其他東西了!

人類雖然具備所謂“悟性”和“理性”兩種強力工具,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卻都消耗在貧乏的掙紮中,經常站在破滅的邊緣,痛苦地保持身體的平衡。可見,不論就全體的存續或個體的存續而言,上蒼所賦予我們的條件都不完備。因此,個人的生命隻有為生存而不斷鬥爭;而且,破滅的危險還一步步向我們逼近。正因為這些危險成為事實的例子極多,所以,我們必須妥為照顧自己的幼兒,以免因個體的滅亡而引起種族的滅絕。對自然而言,真正重要的隻有種族。因此,若世界仍宜於存在的話,恐怕沒有比這更壞的世界了,其實例實在不勝枚舉。曾經住在地球的任何動物化石,都可做為我們推算的藍本,它們的存續已成明日黃花,這正可向我們提供:比“可能有的世界之最壞者”更壞的世界的有力明證。

樂觀主義其實就是世界真正的創造者——求生意誌的自我陶醉在自己的作品中自我欣賞而得意忘形。這不但是錯誤的,而且是有害的學說。因為樂觀主義對人生的狀態表示歡迎,並把幸福列為它的最高目的。基於此,每個人似乎都相信他有要求幸福的快樂的權利。但是,通常世上這些東西是不會賦給任何人的,因此人們轉而認為自己碰上黴運,甚至還以為自己的生存目的有了錯誤。——實則,勞動、缺乏、窮困、苦惱以及最後的死亡等等,把它們當做人生目的,才是正當的。為什麼呢?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把我們引導向求生意誌的否定。

調節工作節奏

調整節奏和速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緩解持續性的緊張。專家們認為,在工作場所,情緒、氣氛和環境因素的一成不變是不適當的。在一定環境中,情緒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

隻有當人們在一起工作時感到愉快,才能取得積極的、滿意的效果。相反緊張的、不愉快的情緒以能在工作或人際交往的行為中反映出來。對工作場所的不滿意等消極的情緒,可以影響或融於一種氣氛,這種氣氛會使人們產生逃避的願望,沒有人願意生活在惱人的氣氛中。

在工作中,有害、消極的環境可以致使消極情緒在工作中泛濫。試想,你所看到的、接觸的和聽到的一切事情令人生厭,你就更能感到導致緊張情緒產生的環境力量。如果你置身於緊張的工作環境中,隻要你留心,就會從同事們說話的語調中察覺到,緊張充滿了工作場所,有時人們表現出來的感情是如此強烈和多種多樣。這時當你把注意力轉到自己身上和心情上來時,你可以自問,你注意到任何緊張的征候嗎?你的心情如何?你喜歡每天都有這樣的感覺嗎?你將會感到放鬆和欣悅嗎?你會感到憤怒嗎?當你懷有這種心情時,你能與家庭愉快相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