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北京城真不愧是大明朝的京師,兩旁的街道鱗次櫛比,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小吃,民俗,雜耍,應有盡有,使人眼花繚亂,趙承已經一天沒有吃東西了,早已是饑腸轆轆,信步間便來到了一家酒樓旁,這酒樓古樸古色,絲毫沒有鬧市區的市儈氣,酒樓的牌匾上赫然寫著“食為天”三個大字“真是好名字,一語道出了食同天大的道理”趙承本想進去點幾個酒菜,來解決一下五髒廟的問題,可摸摸自己的口袋,隻有幾張人民幣,隻能無奈的苦笑,真準備轉身離去。
“這位公子請留步”一位六十歲左右的老頭衝趙承走過來,臉色紅潤,很有精神“這位公子,剛才在下看公子在小店食為天門口逗留一會,先是點頭,後是搖頭,有失望之色,可是在下的小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還請公子為在下解惑。”
趙承不得不為麵前這位老伯的觀察力感到吃驚,自己隻是這一點點的舉動,都沒有逃過他的眼睛,聽對方的話,趙承便知道這位老伯正是這家食為天的主人。趙承忙拱手道:“這位老伯,晚輩剛才確實在貴店門口停留,之所以點頭,是因為先生的店名食為天,一語道出了古今興廢的大道理,情不自禁點頭叫好,三皇五帝到而今,曆朝興廢莫不因為一個食字,老百姓沒有的吃,才有了陳勝吳廣之流,黃巢李順之事,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無衣無食,禮儀不興,曆朝典章齊全,禮法分明的時候也恰恰是老百姓食無憂的時候,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妙,公子大才,對本店的店名居然有這樣精辟的解釋,但不知公子後來為什麼搖頭呢?”
“不瞞先生,貴店店名精妙,菜品想來更是美味,隻是。。。。。。”
“隻是什麼”老伯滿臉不解,忙問
“隻是在下腸轆轆一天,本想填個肚子,卻身無分文,這才無奈搖頭。”說完後連趙承自己都覺得大為窘迫。
“哈哈哈,原來是這樣,今天在下和公子投緣,我來做東,也讓公子嚐嚐本店的菜品,證明確實無愧這食為天的字號。”這位老伯見趙承真誠,也覺得投緣,便心下有了結交之意
趙承一來見這位店家確實真心邀請,二來也是一天沒有吃東西,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經受不住美食的誘惑,當下也不推卻,在店家的帶領下徑直走入店中。來到店內,找到一張靠窗的桌子坐下,老伯吩咐廚房燒了幾個食為天的特色菜,便也坐下與趙承閑聊起來
“剛才和公子聊的甚是投機,但不知公子貴姓,籍貫何處,何故來到京師而身無分文?”
趙承隻能勉強接下:“在下趙承,字子佑。籍貫南直隸通州人氏,好入名山遊,這次來到京師,身上的盤纏也用的差不多了。正好遇到老板,才有了剛才的一幕,不知老伯高姓?”
“老朽高有昌,本就喜歡這烹飪之道,便拿了餘錢,置了這食為天館子。”
正說話間菜已經上來了,量雖不大,但卻相當的精致,味道也很可口,兩人互相斟酒,一邊是高有昌老於世故,款款相邀,一邊是趙承旁征博引,於平常處每出新意,兩人邊說邊聊,相談甚歡。
“公子旁征博引,在下佩服,不知公子可有意功名,若是有照一日金榜題名,也不枉費了這一身才學。”
趙承剛來到這個世界,能夠生存下來便很不錯,哪還有參加科舉的心思,更何況他平時雖然涉獵頗廣,但這八股文卻萬萬沒有本事,跟何況,他的毛筆字恐怕還不如這個時代啟蒙幼童的水平。麵對高有昌的好意,隻是苦笑。而高有昌隻當趙有什麼難言之隱,也不便想問,隻是不停的勸菜。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趙承正要道謝離去,高有昌趕忙攔住:“公子既然雲遊四方,到了京師,無了盤纏,想來也沒有什麼住處,何不在我這裏盤桓幾天,這店麵後麵就是在下的居所,還算寬敞,尚有幾間空房,公子若不嫌棄,就住在那裏。以後公子叫我一聲高伯伯,我待公子如侄兒看待,如何?”
趙承正為住處發愁,沒想到高有昌居然又幫了大忙,真是不得不感歎古人的道德境界,遠遠不是21世紀的人可以比的。
“那就叨擾了,大恩不言謝,待日後報答”趙承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麼好。
“子佑何處此言,高某雖是商賈,比不得讀書人,但聖人之言還是知道的,更何況公子現在又是我的侄兒,莫要在說報答的話”說著便帶著趙承往內堂走,往內居然是一間大宅院,院子寬敞明亮,更奇的是旁邊居然還有一個花園,花香不時從園中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