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肥皂(1 / 1)

第十九章 肥皂

勞役的生活是很單調乏味的,陳曉冰每天的任務就是麵對這永遠也洗不完的繃帶。管事對他們這些勞役看管甚嚴,平時也不讓他們交談,一旦看到有人搭話,便上前製止。

一段時間下來,她對於這些人多少有些了解,這些人和采石場的勞工差不多,都是大宋百姓和渤海遺民,由於各種原因被抓至此。這邊的待遇遠比采石場要好的多,連天氣逐漸轉冷了,他們也被分配到稍厚的冬衣,至少讓陳曉冰不至於夜夜凍醒了。

每日看著這些看似幹淨的繃帶,陳曉冰多少有些不忍,她知道這些繃帶僅僅做了初步的清潔。由於前方使用量大,有時連基本的日曬都不能保證,一旦幹了就馬上被重新使用。這樣的敷料一旦被用在傷口處,會造成多少繼發感染?

她有時候去前方送敷料的時候,常常看見那些醫士們處理傷口時也僅僅是用清水洗洗手,就去處理下一個傷兵了。很多的傷兵明明傷勢較輕,但由於傷口反複感染,導致發熱,最後隻能截肢,甚至送命,而這些士兵很多還沒她大。

陳曉冰看著自己日漸粗糙的雙手,知道整日的浸在水裏必然導致雙手粗糙,到了冬日還會開裂。這樣的環境,一旦見血,必死無疑,她至少必須找個方法來自救。她知道宋朝已有肥皂,是將皂角或是無患子壓碎再佐以各種香料而成,但是價格昂貴,顯然不是現在的她能夠擁有的。

提到肥皂,她突然想起她高中時期看過的一個小故事,講的是肥皂的發明。

說在埃及的法老胡夫舉行的宴會上,一個廚房的小夥計不小心將一盆剛剛煉好的羊油打翻在灶炕旁的炭灰中。

小夥計唯恐被廚房的大師傅懲戒,情急之下趕緊把油捧了出去,可是之後洗手時卻發現雙手洗得特別幹淨,連一些陳年老垢都洗掉了。他便把這個方法告訴廚房裏的師傅,師傅們便用此方法來清潔。

後來,法老胡夫便發現這些火頭軍一個個手腳白淨,甚至比他們這些貴族還幹淨。一問之下,胡夫便讓小夥計再做一些供其使用。小夥計怕法老使用得不方便,便將其曬幹,搓成小球,使用時蘸水使用。這就是有名的“羊脂球”,便是肥皂的前身。

想到這裏,陳曉冰有些心動。夥夫營離醫營不遠,她可以利用送繃帶的便利去順便討些廢油和草木灰來自己動手。在她來之前,不斷有地溝油事件被鬧得沸沸揚揚,而作為科普宣傳,她知道地溝油可以作為工業用油,其中一個重要的用處就是做肥皂。因此,她討些廢油便可,至於草木灰,灶房裏肯定是到處都是。

第二日,陳曉冰利用送繃帶之便,偷偷的拐到了夥房,“大哥、大哥”的叫了好些聲。一個打雜的小廝便拿了個廢棄的油罐子裝了些廢油給她,她再討了一包草木灰,塞在了運繃帶的推車上帶了回來。

回來之後,她將這些東西悄悄地藏在營房的角落裏,得了空便去偷偷試驗。一開始不是油膩膩的洗不幹淨,就是燒得兩手生疼,甚至有些褪皮了。試驗過幾次之後,她逐漸能掌握兩者的比例,再悄悄地曬幹了一些,作為羊脂球備用。

試驗成功之後,在清洗繃帶時,陳曉冰都會悄悄地往水裏加點肥皂。這樣不但她清洗起來省力得多,難洗的汙垢也能輕易的洗淨,再也不用費力的搓揉了,讓她輕鬆不少。洗淨晾幹後,陳曉冰看著比以往幹淨不少的繃帶,她有些欣慰。

不管他們如何待她,但她作為一個醫生,就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肮髒的敷料去汙染傷口。這兩日她甚至有些意動,是否需向管事的稟明,這樣推廣開來,可以救得不少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