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
馬上就要過20歲的生日了,我離開校園也有兩年多了,我開始覺得自己的將來是迷惘的。常常想起在校園時的輝煌光環,雖然那時也會因為家裏沒錢而自卑,但每天過的還是很充實。而現在雖然有了一些錢,不但吃穿都不愁,還可以買一些所謂的奢侈品,但我卻沒有一點興奮的感覺,因為我不知道我是為了什麼而活著!”鍵盤不住的發出“嗒嗒嗒”的聲音,而女孩的淚水卻是安靜的落在手背上的。
“昨天我又被經理叫去批評了一頓,他說我太內向了,他還說要做服務行業就必須學會說更多的話。可是我已經努力了,我已經盡力讓自己活潑起來了!除了廢話,我能想出來的都說了,可是他們還是不滿意。我想我是永遠都不可能達到他們的要求的,因為我從心裏就不想做那樣的女生。我不想改變,我隻想做我自己,為什麼要做自己就那麼難呢!經理還說:‘你要去適應這個世界,別想著世界會去適應你。應該與時聚進,現在不是淑女時代。’類似這樣的話,我也聽了不止一次,我知道這確實是我自己的問題。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我不屬於眼前的這個社會,我希望能回到古代,回到一個我真心喜歡的年代,就算讓我少活十幾二十年我也願意,但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女孩兒看了看表,時針正在向數字10靠攏,是睡覺的時間了。
女孩兒關完電腦,便躺到床上準備睡了。屋子裏靜靜的,隻有鍾表還在有規律地邁著步子。
“吳傑,你是叫吳傑嗎?”
一個聲音傳入女孩兒的耳中,女孩兒睜開眼睛,又坐了起來,然後向著發出聲音的地方看去。
“我是越空老人。”一位白胡子白發的老頭兒從電腦屏幕上走了出來,他被周圍的金光映的有些刺眼。
女孩兒揉了揉眼睛,呆呆地看著老人,沒有說話。
“孩子,我是幫助你回到從前的。你真的很幸運,在人間,500年才有一次這樣的機會。”老頭兒微笑著說:“這次機會是你的了。”
“您是說,您能幫助我回到從前?”女孩兒有些不相信。
“沒錯,你可以回到任何時代。從夏商到民國,你可以選擇任何時代。”老人解釋著。
“您是說我可以回到古代啦!”女孩兒興奮地說道。
“沒錯,人間500年才選出一位幸運兒,而你是第八位。”
“太好了,我能回到古代了!我們現在就去,我要回到……一千年以前吧!”女孩兒太興奮了:“我用拿些什麼嗎?對了,我還要跟我媽說一下呐!”
“別急,聽我慢慢說!現在的一天是你所在時代的十年,以你的情況,你最多隻能在那個時代生活四年,也就是現在的一個晚上。”
“為什麼不能讓我多呆幾年?前七位都呆了幾年哪?”女孩沒等老人說完就搶著問。
“他們最長的是十年,最短的是一年。讓你在那裏四年是因為你的父母都在身邊,如果明天早上你沒有回來,你想想會有什麼後果吧!”
“噢,我知道了。四年時間也不短了,咱們能去了嗎?”女孩兒有些迫不急待。
“我還沒有說完,繼續聽著。你一定要記住,在那個世界不許做傷天害理的事,否則你就會被硬拉回來。那個隻在另一個世界生活了一年的人,就是因為做了壞事,被拉出來的。好了,我現在就送你去,我給你準備了一些銀兩,如不揮霍,足夠你用一年多了。剩餘的時間,你就要靠自己養活自己了,你明白了嗎?”老人邊說邊從袖子裏拿出一幅地圖。
“我明白了。”
“這是一千年前北宋時期的地圖,你點一下你要去的地方,它就會帶你去了。”老人舉著地圖走了過來。
“請問,哪兒是北宋的都城呀?”
“河南省的開封,也就是北宋時所說的東京。”
“好吧,我就去開封附近吧!”女孩兒說著,手指就點向了地圖。不到一秒鍾的時間,從地圖裏衝出一道金光把女孩兒包圍了起來,接著女孩兒就被一種莫名的力量吸了進去。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沒錯,這將是一場精彩無比的旅程,而旅行者正是這位剛過了十九歲的小女生。女孩兒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躺在一間茅屋裏。這是一間古色古味的的茅屋,它雖然古老,卻不破舊。它有門無縫,自然不會漏雨漏風。房間大約五十多平米,屋內的擺設卻十分簡單——床、梳妝台、桌椅板凳,別的就在也沒什麼了。
女孩兒正要下床,卻看見床下隻有兩雙古時的鞋子,一雙女繡花鞋,還有一雙帆布長靴。女孩兒隨便穿上一雙,向旁邊的梳妝台走去,看到梳妝台上的小銅鏡,便拿起把玩起來:“都看不清楚人,要知道把我的鏡子拿過來了。”
“怎麼樣?這兒還好吧!”那個白胡子老人出現了。
“挺好的,我一直都想住這樣兒的房子,今天可算是住上了!”女孩兒幸福的笑著。
“我給你準備了兩套衣裳,一套淑女裝,還有一套是男裝。現在是男尊女卑的時代,你若要出遠門,還是著男裝的好,既方便也安全哪!”老人兩手托著衣服。
“謝謝。”女孩兒接過衣服,便打開擺弄了起來,一邊兒比對還一邊兒笑著:“真好看,我穿著還挺合適的。”
老人也笑道:“是不錯,你這孩子穿這衣裳,還挺好看的。”
女孩害羞地笑了笑。
老人又道:“我為你準備了200兩銀子,但多數地方的流通貨幣是銅錢,你必須看情況的在錢莊兌換才是。”老人一麵說,一麵把裝銀兩的包袱遞給女孩兒:“你要知道的是一兩銀子可以兌換一緡銅錢,也就是1000文銅錢。”
“知道了!哇,這包袱好沉呐!”女孩兒剛接住包袱就喊沉。
“這方圓幾十裏,沒有一戶人家,在這兒居住再清靜不過了。”
“請問,我要去京城應該怎麼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