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一節 小結局 上(2 / 2)

考慮要不要增加了下大評議會下席,給熊、楊以及草原各部落這些人一個名份。

那怕是虛名,也讓人心舒服不是。

可眼下,卻不是討論這個的時候。

會議開始,老可汗竟然不同以往,頭一個發言了。

“我這老不死的東西,估計還能活上十年。這個要說服氣,縱橫草原六十年,也沒服過誰。可活到九十歲了,服了咱們汗王。今個開會,老家夥有幾句話先說了,再議那大明小皇帝的事情。”

無人有意見,都讓老可汗先講。

“之前吧,漢王還沒有正式使用這個稱呼之前,我和他深談過一次,隻說這天下要不要,怎麼要。”

這段對話,估計沒有人聽過,都閉住呼吸,靜等老可汗開口。

“這天下是什麼?漢王給了一個說法,首先是規矩,天下的規矩。漢人有句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園。而後呢,不是你有多少兵,而是有多少有人聽你的。這就是人心。”

老可汗喝了一口水,繼續說道:“要說人心,就是我這老不死的,眼下說一句,不跟著漢王幹了,看看我內喀爾喀五部,有多少人會反了,說不定,明個就沒命了。為什麼,因為人心向著汗王。”

老可汗的話,葉赫東海女真部,最有發言權。

一句話,誰讓族民過上好日子,誰就有人心,投靠過來後,些許有野心的幾個大貴族,不明不白就死掉了,為什麼,因為他們的野心太大,有可能斷了其他的安穩的日子。

“再說,這天下的土地,土地是什麼?沒有人,就是荒地,有人才有地。所以,我老頭就一句話,拿了大明的京城能幹什麼。坐在那把椅子上,那種虛的東西,我這老不死現在懂了,沒用。咱們漢王也看不上。”

方從哲笑了:“要說這話,我信。漢王給我講過一個小段子。”

“講講!”老可汗催問著。

“漢王說呀,這天下最苦的就是當皇帝的。從周至今,四百位皇帝是有了,可六成活不過四十歲,十歲以下的娃娃就有二十幾個,大漢朝與大明的皇帝最短命。這皇帝的死法嘛,被當娘的殺掉的,被兒子,兄弟,侄子,親信什麼的殺掉的不少,能活到老死的,沒數出來有那麼幾個人。”

眾人都是一笑。

這種話,也隻有放在遼東敢講了,放在大明,鐵定是誅十族的重罪。

這時,孫承宗開口了。

“關於,山海關投誠的事情,是一個陷井。”

聽到孫承宗這麼一說,所有人都停止了笑聲,至少孫承宗說山海關,沒提袁崇煥,眾人倒是理解,因為袁崇煥是孫承宗的學生。

孫承宗繼續說道:“以眼下的情況來講,清君側是真,引兵入關也是真,但這依然是一個陷井。”

“孫大人,請細講!”

“清君側,清的不是閹黨,而是東林。山海關不是天下,而隻是京城一地。東林有多少財富,山海關清楚,清了東林,然後具京城而自立,他想的是……”

孫承宗沒說下去。

倒是方從哲跟一句:“攜天下以諸侯!”

“是,就是這個辦法。”

熊廷弼不理解了:“他怎麼就保證,咱們入關後,能不把他也順便清了。”

“一,漢王說過,而且有手書在宮裏,不動紫禁城一分一毫。漢王說話,從來沒有虛言,此言是漢王對大明皇帝的承諾,能讓山海關知道,估計也是宮裏有人動了心思。有可能就是信王。”

孫承宗的解釋許多人不理解。

方從哲幫著解釋了兩句:“此時,天下並未歸心,失信將失天下。”

話說到這裏,眾人倒是明白了,如果失信,天下就不能可能文取,一定要打仗了。這不符合漢王原先的理念,不挑起中原戰火。

“再說二!”孫承宗又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