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鴻文的離開,沙龍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為了讓君浩從煩惱中解脫,碧瑩給沙龍引入了新的議題:生、死、愛,是文學和藝術的永恒主題嗎?爭論很活躍,一方是洹濱大學中文係的年輕教師吳智,他是教外國文學的。他的論點是:世界上所有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是反映這三大主題的。生是生命的伊始,死是生命的終結,而愛是生命存在的過程。人生下來,就會有感情:親情、愛情、友情,這貫穿著人的一生,然後就是死亡。西方文學、藝術中的不朽巨著無不如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司湯達的《紅與黑》、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報社編楫老紀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文學、藝術作品多由情感、形象構成,由視覺(美術)、聽覺(音樂)、思維(文學)來感知。文學、藝術不是精確的概念,嚴密的推理和定性定量的判斷,它總是表現一種模糊的、多義的、豐富的、複雜的狀態。西方文學評議家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國的魯迅說:“一本《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文藝評論家錢一鳴說,“吳智所說的雖然對,但那是西方文人學士所喜歡的。拿到中國,未必就那麼受歡迎了。就是在那些國家,老百姓喜歡的是什麼,我們也搞不明白。在中國,文人學士愛的是《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紅樓夢》等,老百姓喜歡的就多了。他們喜歡《梁山泊與祝英台》、《白蛇傳》、《天仙配》、《牛郎織女》等愛情故事;也喜歡《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一類的文學作品;還有徐悲鴻的畫作《愚公移山》、《八百壯士》;洗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等作品。這些,是不能用文學藝術中的‘生、死、愛’三大主題來概括的,所以,不能說隻有寫‘生、死、愛’的作品,才能流傳於世。”
整個晚上,碧瑩都想讓君浩從曼茹和鴻文帶給他的不快中解脫出來。她是沙龍的女主人,很容易將沙龍中紛亂的議論引回到主題。人們談論的話題從文學轉到了哲學、藝術上,又從哲學、藝術上轉到愛情上。他們談起了盧梭和華倫夫人的事,談起了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的事,也談了喬治。桑和肖邦的事,談了很多。盧梭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他的“天賦人權”理論,是現代歐美各國民主政體的理論基礎,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但在愛情上,他的所作所為讓人不齒。在他寫的《《懺悔錄》中,寫了他遺棄華倫夫人另覓新歡後的悔恨之意。他說:“在我生平所感到的一切內疚之中,這個內疚是最強烈、最抱恨終身的。為此,我就理該受到從那時起,不斷降到我頭上來的那些嚴厲的懲罰:願這些懲罰能把我的忘恩負義之罪全部抵償掉吧!”聽著人們談論盧梭的事,碧瑩會想到鴻文拋充曼茹的事。鴻文拋棄曼茹時,對曼茹有內疚感嗎?此後的歲月裏,他想到過她嗎?現在,他怎麼能堂而皇之、毫無愧疚地去麵對她呢?曼茹呢,她怎麼也會若無其事,那麼快就和他的舊情人死灰複燃呢?人世間的事真是變幻莫測,讓人難以捉摸。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的事更是愛情史上的奇跡,這兩位終身沒有見過麵的精神戀人,他們的戀情竟長達十三年之久,他們的情書竟彙集成了一本厚厚的書。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浪漫派作曲家,當他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貧困潦倒的、為生活四處奔波的音樂老師時,梅克夫人聽到了他創作的《暴風雨》,心靈受到了極大震撼。於是,他們心靈之間便搭起了溝通的橋梁。自此,他們的通信,猶如不滅的火焰,燃燒在莫斯科漫長的冬夜,以不懈的執著,期待著春天的來臨。 梅克夫人從經濟上資助柴可夫斯基,讓他寫出了許多傳世名著。《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都已成為世界芭蕾舞藝術中的經典之作,他創作的歌劇、交響曲等作品,也是世界音樂史上的奇葩。他終生愛著梅克夫人,就是在去世的最後時刻,也是反複呼喚著梅克夫人的名字:“納傑日達,納傑日達……”。精神之戀會參生多麼大的力量。碧瑩也常想,也許自己和鴻文是永遠不能相合了,如果自己能找到一位象柴科夫斯基那樣的精神上的戀人,自己的一生也就無怨無悔了。至於喬治。桑和肖邦的愛情,那就是人雲亦雲了,誰也說不明白是愛是恨,反正他們都是文學、音樂史上的巨人,又是生活中的平凡者,有著常人的感情和經曆。正是他們複雜的感情經曆和迷人的內心世界,才使他們創作出一部部經典之作、傳世名著。
沙龍裏議論的一切,君浩並不陌生。還是在音樂學院學習時, 學校裏的音樂青年,就對肖邦和柴科夫斯基他們這些藝術大師們的緋聞逸事很感興趣。他們清楚,人類的思想感情,無論喜怒哀樂,悲歡離愁,總能激起藝術家的創作欲望。而許多偉人能夠創作出萬世流芳的作品,都是女人給了他們創作的欲望和激情,才能讓他們終生歌唱。女人給他們的感受越深,他們受到的折磨越厲害,他們寫出的作品就越優秀。那時,他們這些天天漫遊在音樂天地中的學生,都想在自己的一生中,找到一個能帶給他們激情和靈感的女人,讓他們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君浩離開學校踏入社會時,就遇到了曼茹。從見到曼茹的第一天起,他就愛上了她。他覺得,曼茹就是他要尋找的女人。君浩現在在洹安大學教音樂理論和作曲,他已寫出和發表過一些很不錯的音樂作品。而且,使他產生創作欲望和靈感,讓他寫出這些音樂作品的,就是曼茹。不隻是曼茹的美,不隻是曼如對他的愛,不隻是曼茹對他的音樂才能的欣賞,不隻是曼茹對他的未來和前途抱有絕對的信心。曼茹把他作為她的驕傲,猶如天使般張開她潔白的羽翼,為他撐起一片明朗的天空,讓他在人欲橫流、茫茫塵世間保持一份寧靜的心態,讓他暢遊在神聖的音樂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