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2)

燈光暗了下來,房間的正中央,擺著一架乳白色的大三角鋼琴,鋼琴的不遠處,是個小小的室內樂樂隊,是由君浩的學生組成的。君浩坐在鋼琴前,準備演奏。他演奏的曲子有舒曼的《夢幻曲》,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貝多芬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舒曼,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浪漫主義音樂成熟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夢幻曲》是一首優美動人、傷感而又懷舊的曲子,曲子表現了作者因童年的逝去而產生的惆悵感,也表現了作者對生活、愛情、幻想的追求與熱望。安東尼·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他創作《自新大陸》時,正身處異國它鄉,鄉愁蘊積,曲子中引用了他耳熟能詳的故鄉的民俗歌曲,以遣思鄉念國的情懷。君浩彈這一首曲子,是碧瑩曾給他講她過去在法國留學時,那些海外學子怎般思念祖國,刻苦學習,期望將來以身抱國的事,這使他對這首曲子有了新的認識。貝多芬,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他是跨兩個世紀,連接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兩個流派的大師,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悲愴》是他早期鋼琴奏鳴曲的代表作。表現人們麵對命運時應有的激憤之情,讓人聽後熱血沸騰。君浩選擇的曲子是碧瑩最喜歡的曲子,他清楚,他所有的聽眾中,隻有她,才是他最忠實的聽眾。

柔美、悅耳、令人賞心悅目的鋼琴聲響了起來,那舒適、恬靜和富有詩情畫意的旋律,把人們帶入到那夢幻般的意境中。琴聲觸碰著碧瑩心靈的最深處,把她塵封的往事一件件顯現出來。童年的、快樂的、逝去的、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日子,讓碧瑩的心靈溫柔而又感傷。她不由潸然淚下。她為什麼要長大呢,如果永遠活在那天真浪漫的年代多好。故鄉的田野遼闊無邊,望不到邊際,年輕的父親背著自己,在美麗的母親身後追逐、嬉戲。天空好藍好藍,陽光好暖好暖,田野上的花兒好香好香……。父母的歡笑聲她再也聽不到了,因為她長大了,生活的浪濤吞沒了她,讓她在無邊無際的苦海中漂蕩。君浩的鋼琴聲把她帶到了學生時代,帶到了她在國外漂泊的歲月,那時,她是懷著怎般美好的願望去世界各地追尋自己的夢,但現在,她所有的夢都破滅了。她隻能在自己的記憶中生活了,在自己的幻想中生活了,在自己的夢一樣的人生中度日了。生活好美,就象《悲愴》樂曲中那如歌的行板,那主旋律中顯現出的歡躍而明朗的情調,讓人心兒陶醉。但那優美的旋律中隱現著不安和騷動,那低沉、跳動不安的連奏如雨珠般傾瀉而下,又讓樂曲變得暗然失色。好沉重好沉重,碧瑩感到喘不過氣來,她渴望著愛,渴望著擁有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但她清楚,她是今生無望了。她的愛已全部給了她的愛子,她不願他象自己這樣生活。她必須讓她健康地成長。貝多芬的樂曲都是這樣,在每個樂章中都會用“簽名式”的結尾,來表現自己堅強的意誌,不屈的心靈。她也會這樣。

樂曲聲停了,燈光亮了起來,君浩慢慢站起,向人們低頭致意。碧瑩也站了起來,在人們的掌聲中,在人們的注視下,慢慢走向君浩,向他低頭致謝,然後,把他領到自己的身旁。應該的,沒人會有意見,因為所有人都認識她。她是市長的女兒,她有這個特權。她是音樂迷,音樂是為她演奏的。她不會參加隨後的舞會,她會和那些藝人暢談對他們演出的見解和感受,和他們一起度過這個快樂、愉快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