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
後十五歲。
在皇甫爵的議事堂內,常年懸掛的是兩麵地圖,較小的一麵的西夏地圖,另一麵是蠻荒大陸的地圖,經過幾年的描繪與撰寫,這張蠻荒大陸地圖相較於之前更為精準。
今日的議事堂內,七八名大將正在議事,主帥當然還是皇甫爵。
李茂說道:“屬下覺得應該攻打藩國,隻要將其攻下便可將我們解放的國土練成一片,形成一條統一連貫的戰線。”
幹俞摸著腮胡:“可是李將軍,這種連線打法洪霸一準就能猜到,藩國雖小卻也是一個跳板,洪霸在這裏布置的病例必然不小,要攻下著實不易,屬下以為暫放藩國先西北達爾瓦,一樣能產生連線的效果。”
幹俞指向地圖上的達爾瓦。
“這裏土地比較貧瘠,洪霸對貧瘠的土地並不是很重視,我們隻要拿下達爾瓦,再北上就能抵達威賽國,隻要拿下威賽國這西北一麵的局勢就能很好展開了。”
大家各抒己見。
更多人偏向於幹俞的意見。
李茂道:“那殿下覺得該從何入手?”
皇甫爵都認真聽了屬下的陳詞,他思考了好一會兒,反問幹俞:“幹俞覺得,霸軍為何不派大軍駐守達爾瓦?”
“這裏土地貧瘠並無入駐的價值,再加上這裏有最大的達爾沙漠。”
“對,達爾沙漠阻擋了達爾瓦通向威賽的道路,要到威賽不然就走商隊經常走的華容道,不然就隻能趟過沙漠,人禍天災往往天災的毀滅性更大,所以我們不然就在華容道與霸軍對上,不然就是沙漠之上消耗大部分兵力。”
皇甫爵說完,鄭永和將軍說道。
“殿下說的是,當年屬下策馬經過華容道,那可是進退兩難的地勢,若是再那被伏擊,損失必然不可估量。”
李茂想了想,擰眉說道:“那殿下覺得以哪國為目標?”
皇甫爵目光看向了旁聽的後。
“後覺得呢?”
問後的意見?
大家有些意外的看向個子長高了不少,但依舊單薄的少年,跟隨在主子身旁久了,這孩子身上居然多了幾分從容淡定。
被點了名也不慌,而是對在場的人拱手行禮之後,上前說道:“後以為,該攻燕國。”
“燕國?!”李茂以為自己聽錯了,立刻回頭看向地圖,然後問後,“你當真不是說錯了?”
後篤定:“嗯,燕國。”
“燕國!”李茂上前說道,“燕國是被洪霸勢力圍在其中的一個國家,四方都是洪霸的勢力,且不說我們如何進入燕國,就是成功進入之後,怎麼麵對四麵包圍的霸軍!”
還真是紙上談兵信口開河。
李茂性子稍微極了一些,但說的不無道理,幾個將帥與他想法一樣,認為要從燕國開始不大可能。
但皇甫爵卻眉目飛揚:“後說理由。”
後:“正因為洪霸將燕國周圍的國家都吞並,唯獨剩下燕國他久啃不下,如此可見,一,燕國的軍隊勢力堅不可摧。二,燕國反抗霸軍的決心同樣堅不可摧。”
幹俞想了想:“確實,但凡實力弱些早就被洪霸拿下,但凡他們有一絲恐懼與投降之意,必然會在洪霸吞並周圍的國家之後選擇投降,但燕國卻沒有這麼做,顯然是個不折不撓的強國。”
確實如此。
鄭永和:“即便如此,我們要從燕國拓展力量並不容易,從西夏到燕國要路徑被霸軍占領的南梁,南梁有洪國三十萬大軍,相當於我們要到燕國,則要先打通這三十萬大軍的圍牆。”
李茂:“正是,而若知道我們的目標是燕國,霸軍必然圍剿而來,隻怕未到燕國我軍已被夾擊覆滅,燕國就算想要與我們聯手,可怕到時也會為了自保不肯出手。”
後:“二位將軍所言極是,不過據後所知,南梁之所以有三十萬大軍,是因為當年南梁也不願投降與洪霸征戰多時最終戰敗,而後國內有不少人聯合起義對抗洪霸暴政,為了鎮壓這些勢利才派大軍入駐。”
後:“顯然,南梁還在十分動蕩時期。”
李茂想了想:“這倒是有幾分道理。”
後:“而且,比起發兵後覺得,若是與燕國、南梁起義軍聯手對抗霸軍會更有效果,且,一勝則解放三個小國。”
“三個?不就南梁與燕國?”李茂恍然大悟,“南梁與燕國獨立之後,中間夾著的北梁也必然是我們的囊中之物!”
眾人再看地圖,又看皇甫爵有讚許之色,幹俞說道:“後不愧是殿下的人,果然目光獨到見解犀利……”
殿下的人。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室內有一瞬間的安靜。
最近一年皇甫爵與後確實十分親近,後的行為處事也越發跟皇甫爵像,看今日他這番言談劍指就是言傳身教於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