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榜單下的各種勢力(2 / 2)

身材高大的寧王坐在上,姚振羽站在舅舅身後不停為他續茶。

寧王為人謙和寬仁,他並沒有多大的憤怒,看著紙上的筆墨反而想著這寫字之人手筆還真不差。

他沉吟良久,緩緩道:“這張榜文並未詆毀將軍府,措辭還算溫和,隻是站在自身立場敘述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從一個地方來的少年,這也為難他了,他不知道權門的威嚴,所以有此誤判,心中存了成見,依我看並沒什麼不妥。”

承平公主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眼神望著這位長兄,柳眉輕輕挑動,明亮的眼睛如同火花一般驟然黯淡後又泛起亮彩。

她終於壓抑住臉上湧起的潮紅,微微歎了口氣。

“事情絕不會這麼簡單,一個毫無背景的少年如何能買通巡城守衛張貼榜單?定然是有人在背後做了什麼。”

鮮兒聽了此言,臉色刷地白了,不知是出於哪種心思,她並未將“烏木令”一事出來。此刻她有些慌亂,心砰砰直跳。

姚振羽同樣有些驚慌,然而臉上卻看不出任何表情,隻是望了望鮮兒,用眼神示意,讓她不要把昨晚的事情出去。

屋子裏有些沉悶,承平公主的一席話讓大家都沉浸在深思中。

盛唐國雖然表麵上看起來風平浪靜,內裏邊確是激流湧蕩。

那位權傾下公主黨羽遍布朝野,國中七位宰相,五位出於其門下,加上又自封“聖公主”,隱然有承繼其母的宏大誌向,取代李唐王朝的蓬勃野心。

皇帝陛下仁慈寬厚,許多事並不能做主,平時全依仗這位妹妹。

這樣就導致太子與聖公主形成敵對勢力,而驃騎大將軍姚長驅自然是雙方都要極力拉攏的對象。

將軍府雖然並未表明態度,但是依照其行事風格與結交寧王一事,任何人都知道將軍府無疑更偏向於太子殿下。

所以,身為聖公主長子的國子監祭酒很樂意坐享其成,在長安城的某處殿宇端著茶碗觀看熱鬧。

通化門旁邊的街道上,卓藏鋒盯著張貼在城牆上的榜單,忽然前方一陣騷亂,一名錦衣華服的公子正揚起馬鞭向擁擠在城門觀看布告的百姓連連抽打。

看他樣子,似乎武功不弱,鞭梢揚起劈啪作響,抽到身上立刻皮開肉綻,人群如一鍋亂粥,紛紛逃竄。

那些被抽中的人敢怒不敢言,反而暗道僥幸,鞭子幸虧沒抽到臉上,否則,豈不毀了容貌?

是誰膽敢如此囂張,在長安街上縱馬鞭人,無所顧忌?

百姓們誰能惹得起,兩個躲在角落的商販私下暗罵,這狗東西仗著老子掌管國子監就為所欲為,他們話聲音淹沒在人群的呼喊與馬蹄聲中,但是卓藏鋒依舊聽到了。

“祭酒大人的長子就能如此膽大妄為!?”

一名攤販聽見馬蹄聲去的遠了,才壯著膽子道:“你這年輕人,不要亂嚷,萬一讓武府爪牙聽到就大禍臨頭了。”

另一名攤販看卓藏鋒也是貧民子弟,方才開口道:“這位武公子不學無術,仗著老子權威以最差的試卷入學太學院,當時全長安人誰不知道武韜略,那件事情當時鬧得沸沸揚揚,最後皇帝陛下出麵才平息下去。”

兩人不願多管閑事,一直走出很遠,推己還在不停問著武韜略去了哪兒,為何這麼多百姓都不敢還手,諸如這些看似極為簡單的問題。

經此一事,秋遊興致也衝散不少,兩人索性回到酒樓。

踏進酒樓,那位鞭打百姓的武公子摟著一個女人腰肢向雅間走去,臨進門時回頭望了卓藏鋒一眼,臉上顯出鄙夷的笑意。

卓藏鋒看他神情高傲,自得意滿的醜態,心中十分不樂,想到無論如何要找個機會讓師父好好教訓教訓這個目中無人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