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錢乃身外之物—星雲大師談財富(2)(2 / 3)

一會兒,太陽真的出來了,山上的溫度也在漸漸升高。這時,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著黃金往回跑,無奈金子太重,壓得他根本跑不快。太陽越升越高,弟弟終於倒了下去,被燒死在太陽山上。

哥哥回家後,用撿到的那塊金子當本錢,做起了生意,後來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可弟弟永遠留在了太陽山。

弟弟一心“擁有”,而哥哥聰明“用有”,哥哥因為不貪而享受了富有的恩賜,弟弟因貪得無厭而命喪黃泉。

河水要流動,才能涓涓不絕;空氣要流動,才能生意盎然。擁有,還需“用有”才有意義,星雲大師曾說,如能以“用有”的胸懷,來應真理;以“用有”的財富,順應人間,讓因緣有、共同有,來取代私有的狹隘;讓惜福有,感恩有,來消除占有的偏執,即所謂“擁有,是富者;用有,才是智者”。富而加智,豈不善矣。

多貪多欲的人,縱然富甲天下,無法滿足,等於是窮人,他們擁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善用的人,會真正享受到富裕的生活。

【星雲開示】

擁有財物而不用,和“沒有”有什麼差別呢?擁有財物而不會用,和“無用”有什麼不同呢?

想抓住得越多,能抓住得越少

【智慧分享】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一方麵是人們不懈追求的原動力,成就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箴言;另一方麵也詮釋了“有了千田想萬田,當了皇帝想成仙”的人性弱點。

【人生道場】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篇名為《 蝂傳》的散文,文中提到了一種善於背負東西的小蟲 蝂,它行走時遇見東西就拾起來放在自己的背上,高昂著頭往前走。它的背發澀,堆放到上麵的東西掉不下來。背上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不肯停止的貪婪行為,終於使它累倒在地。

人心常常是不清淨的,之所以混亂是因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很難做到一點欲望也沒有,但是物欲太強,就容易淪為欲望的奴隸,一生負重前行。每個人都應學會輕載,更應學會知足常樂,因為心靈之舟載不動太多負荷。

從前,一個想發財的人得到了一張藏寶圖,上麵標明在密林深處有一連串的寶藏。他立即準備好了一切旅行用具,特別是他還找出了四五個大袋子用來裝寶物。一切就緒後,他進入那片密林。他斬斷了擋路的荊棘,蹚過了小溪,冒險衝過了沼澤地,終於找到了第一個寶藏,滿屋的金幣熠熠奪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幣裝進了口袋。離開這一寶藏時,他看到了門上的一行字:“知足常樂,適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有誰會丟下這閃光的金幣呢?於是,他沒留下一枚金幣,扛著大袋子來到了第二個寶藏,出現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條。他見狀,興奮得不得了,依舊把所有的金條放進了袋子,當他拿起最後一條時,上麵刻著:“放棄了下一個屋子中的寶物,你會得到更寶貴的東西。”

他看了這一行字後,更迫不及待地走進了第三個寶藏,裏麵有一塊磐石般大小的鑽石。他發紅的眼睛中泛著亮光,貪婪的雙手抬起了這塊鑽石,放入了袋子中。他發現,這塊鑽石下麵有一扇小門,心想,下麵一定有更多的東西。於是,他毫不遲疑地打開門,跳了下去,誰知,等著他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掙紮著,可是他越掙紮陷得越深,最終與金幣、金條和鑽石一起長埋在流沙下了。

如果這個人能在看了警示後立刻離開,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麼他就會平安地返回,成為一個真正的富翁。物質上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之類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毀滅。像星雲大師所言,世間一切我們能抓住的隻是很少的一部分,又何苦為了抓住更多而失去更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