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因為汙泥,而更莊嚴清淨;鮭魚因為逆遊,而更勇猛奮進;探索者不怕危險困難,正因為可以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參禪者不怕腿酸腳麻,也是向自我內在的陋習挑戰。
【人生道場】
有這樣一句偈語: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平靜湖麵,怎能練出精幹水手?隻有經得起考驗的,才是最好的。
一個修佛的人要想成就正果,必須經曆千萬重考驗,才能真正達到幸福的彼岸;一個紅塵俗人,隻有承受住生活的檢驗,才能夠提升生命的質量。
佛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作惡多端且殺生無數的鴦掘摩在皈依佛門,加入比丘群後,知道過去所做的惡業必定要接受上天的磨難,於是請求佛陀給他一段時間,接受身心的考驗。
他獨自前往荒郊野外,無畏於日曬、雨淋、風吹,在樹下靜坐,累了就到洞裏休息。吃的是樹根、野草,穿的是破布縫補成的衣服,甚至破爛到全身裸體。無論是煎沙煮日、霜雪嚴凍,還是狂風雨露,都不能動搖他修行的決心,他可以說是苦人所不能苦、修人所不能修。
過了很長時間,有一天,佛陀告訴鴦掘摩:“你身為比丘,應該要走入社會人群。”鴦掘摩聽從佛陀的話,跟其他比丘一樣到城裏托缽。
然而,人們看到他就很厭惡,不但大人辱罵他,連小孩看了他也紛紛躲避。鴦掘摩向一位懷孕的婦人托缽,那婦人突然肚子痛得哀天叫地。
鴦掘摩回到精舍,將經過告訴佛陀。“受人厭棄、咒罵,這些我都不在意,因為我以前做過太多壞事,這是我罪有應得。但是,那位懷孕的婦人一看到我,連胎兒也不得安位,我該怎麼做才能解除她的痛苦呢?”
佛陀要鴦掘摩再回去那戶人家,向婦人腹中的胎兒說:“過去的我已經死了,現在我重生在如來的家庭,已經守戒清淨,再也不會殺生了。”果然,當鴦掘摩將此話對那位婦人反複說了三次後,婦人腹中的胎兒就安定下來了。
此後鴦掘摩比丘走入人群托缽,仍然有人會用石頭和磚塊扔他,甚至拿棍子打他,但鴦掘摩都沒有怨言,也不躲避。
有一天,佛陀看鴦掘摩全身是血,而且都青腫了,心疼地對他說:“你過去造的惡業確實很多,所以得長期接受磨煉。你要時時把心照顧好,耐心地接受這份果報。”
鴦掘摩比丘平靜地說:“我過去殺生太多、作惡多端,是罪有應得。隻要我不迷失道心,即使生生世世要接受天下人的身心折磨,我也願意。”
佛陀聽了很安慰,讚歎並勉勵他自我覺悟,磨盡一切罪業。最終,鴦掘摩比丘修成了正果。
鴦掘摩比丘修行的過程是痛苦且艱難的。一個人,想要成功地做成某事,必然會經曆各種各樣的波折,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嚴酷的考驗過程,如果不能忍受其中的痛苦,絕不會獲取成功,唯有曆經考驗的人,才能走到成功的彼岸。
在平靜的港灣中生活的人,很難體會到與風浪搏鬥的樂趣,也很難享受到成功之後的喜悅。隻有駕馭過驚濤駭浪,才能體會到搏擊的快樂。
【星雲開示】
人生正是因為有著種種的橫逆阻攔,而我們不斷超越升華,才顯出意義。因此,人生困頓,更要堅強;世道崎嶇,更要勇敢;處事難公,更要自愛;做人難正,更要實在。
流出自己理想的曲線
【智慧分享】
“我想、我等、我期待,未來卻不能因此安排……”因為無法預知未來,每個人對未來都產生無窮無盡的幻想與憧憬。人生是個地圖,而未來就像前方錯綜複雜的道路,沒有人知道即將踏上的旅程將怎樣蜿蜒婉轉,也許是虎視眈眈的猛獸,也許是荊棘滿布的叢林,但不管遇到什麼,我們都隻能不畏困難地勇敢前進,因為人生的路途上,我們不能後悔、也不能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