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永遠懷有積極的心態—星雲大師談進取(1)(2 / 3)

美國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很難說世上有什麼做不了的事,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還可以是明天的現實。”理想是每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沒有淚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幹涸的;沒有夢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懷揣理想,人生也可輕舞飛揚。

【星雲開示】

當今的佛教青年最缺少的就是理想和抱負,而理想卻是正當的希望,力量的源泉,快樂的源泉。

一個人的理想可以不遠大,但卻不可缺少,否則就會變得鼠目寸光,以至於一生碌碌無為。

不偷浮生半日閑

【智慧分享】

生命如流星劃過夜空,絢爛、短暫。

忍得半日清閑,偷些時光流年,行走人間,隻羨“充實”不羨仙!

【人生道場】

“終日錯錯碎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這是唐代詩人李涉所作的《題鶴林寺壁》。人失意之時,都希望能偷得半日空閑,在身心的放鬆中得到調整,然而星雲大師認為人生的每一秒鍾都應該好好把握,不能將心靈的放鬆等同於無所謂的懈怠。

有一天,如來佛祖把弟子們叫到法堂前,問道:“你們說說,你們天天托缽乞食,究竟是為了什麼?”

“世尊,這是為了滋養身體,保全生命啊。”弟子們幾乎不假思索。

“那麼,肉體生命到底能維持多久?”佛祖接著問。

“有情眾生的生命平均大約有幾十年吧。”一個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並沒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佛祖聽後搖了搖頭。

另外一個弟子想了想又說:“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間,春夏萌發,秋冬凋零。”

佛祖還是笑著搖搖頭:“你覺察到了生命的短暫,但隻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想起來了,人的生命在於飲食間,所以才要托缽乞食呀!”又一個弟子一臉欣喜地答道。

“不對,不對。人活著不隻是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

弟子們麵麵相覷,一臉茫然,都在思索另外的答案。這時一個燒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說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間吧!”佛祖聽後連連點頭微笑。

人的生命可以延續多長時間呢?佛祖的小弟子給了我們一個答案,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生命易逝,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時間呢?

人是惜命的,希望生命長久,才會有那麼多帝王將相苦戀長生之道,卻依舊無法改變生命短暫的事實;人是有貪欲的,也是有惰性的,才會有那麼多“鳥為食亡”的悲劇發生;而人又是爭上遊的,才會有那麼多人隻爭朝夕,從不鬆懈。

世界上,隻有時光和空間才是恒定的主人,人隻不過是匆匆的過客。陸機在《短歌行》中曰:“人壽幾何?逝如朝霞。時無重至,華不在陽。”的確,我們的生命就正如孔夫子腳下的流水一般“逝者如斯夫”,就像時鍾的分針秒針都在滴滴答答不停地走著,甚至就像米蘭·昆德拉所說:“我討厭聽我的心髒跳動,這是一個無情的提示,它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點數著。”

生命是虛無而又短暫的,它在於一呼一吸之間,在於一分一秒之中,它如流水般消逝,永遠不複回。所以,當我們每天清晨從睡夢中醒來時,都應該感謝生命,感謝生活賜予了我們嶄新的朝陽、嶄新的熹光、嶄新的夕陽。

生命短暫得如一顆流星,你稍不留神就與它擦肩而過。浪費生命是最大的人生悲劇,讓我們每一天都在心靈的思索與生命的行走中獲得充實的快樂吧!

【星雲開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星雲大師說,人活著,不是為了一宿三餐;生命的意義,也不是在於奔走鑽營;生命的價值,更不在於本身的條件優劣。上天有好生之德,人間有貧富貴賤,但生命是同等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