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鳳在望”是開張了。
可這一年的大唐王朝是什麼樣子呢?
女皇武則天在三年前退位,沒多長時間就故去了,中宗李顯繼位,中宗軟弱,朝政被韋後、安樂公主等人掌握,尤其是他的皇後韋後,想效法自己的婆婆則天皇後做幾天皇帝,皇室在那幾年中多有變故。
我們的主人公李隆基在做什麼呢?
李隆基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嫡孫,睿宗(也就是相王)李旦的第三個兒子,685年出生於洛陽,李隆基打小就深得袓母則天皇後的喜愛,三歲時就被封為楚王,六歲時袓母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八歲時出閣,開府置官屬,九歲時被封為臨淄郡王。
這樣到708年時,李隆基24歲了,這一年4月,已經是臨淄郡王的李隆基兼任了潞州別駕。在他出生到24歲的二十多年裏,他目睹了他的袓母武則天除異已稱皇,後又大殺唐朝宗室,父親的皇位得之又去之,伯父中宗繼承皇位被廢,後又被下詔成為太子,袓母仙逝後,伯父繼位,他的堂妹安樂公主把持部分朝權,為非作歹,姑母太平公主心存異已,李隆基就在這樣皇權更迭的氛圍中長大,不由得自己開始結交一些豪俊能士,以備自己所用。他天姿聰穎,從六歲時就顯露出他的膽略和政治才能,所以父親相王李旦有事多找他商量。
李隆基滿腹雄才大略,他為他的父親重登帝位,也是為李氏王朝的振興做著各種準備,雖說他現在是臨淄郡王,但是朝廷的所有動向都沒有逃過他的眼睛,他保持著與太平公主等相當重要人物的來往。
四月,李隆基到潞州上任。上任後,忙於朝廷的事,還有臨淄的事,不知不覺就到這一年的冬天。
在任潞州別駕的幾個月裏,一次出門騎射,見一奴仆自插草杆賣身葬父,李隆基就花五萬錢買下了他,為他取名李宜德,沒想到這李宜德竟然身手敏捷也善騎射,因此,他成了李隆基的好幫手,常隨在他左右,在李隆基身邊還有一個人,名喚王毛仲,自小在相王府長大,李家對他家有恩,所以他的父親立下家訓,王家要世代為仆,輔助李家子孫,而這王毛仲足智多謀,雖然身子骨稍弱,但是謀略卻不遜諸葛。這兩人一文一武,常隨李隆基在臨淄、潞州、洛陽、長安之間來來往往。
這一年冬天,臨淄基本沒什麼政務,朝廷也沒什麼大的變化,李隆基在潞州呆的時間就長了起來。
時間長了,李隆基就覺得很無聊,潞州府內好玩的都玩過了,好吃的也吃過了,況且也沒什麼了不得的政務需要煩心,都是些家長裏短的瑣碎小事,往往積壓了好長時間的事務,李隆基半天就處理完了。
這天清晨,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早晨一起床,窗外白茫茫一片,李隆基一看,就開始大喊無聊:“宜德,毛仲,無聊死了,這不能騎射,也不能遊玩,下了大雪,又回不得臨淄,怎麼辦啊?”
李宜德勸他:“公子,再熬幾天,等雪停了,咱們去山裏打獵,聽說本地的山雞味道很美,在潞城縣境內有一個小村叫漫流河,在那兒打了山雞,還可以用當地的砂鍋燉了來吃,聽說味道美得很呢!”
李隆基愁眉苦臉:“聽起來讓人神往,可現在怎麼辦?”
王毛仲在一旁幫李隆基梳洗束冠,一言不發。
李隆基就問:“毛仲,你最有主意了,怎麼不吭氣?”
王毛仲急忙說:“公子,我倒是知道一個喝酒的地方,不知道公子有沒有興趣。”
“說吧,死馬當活馬醫唄”
“我最近下去轉了轉,了解了點這兒的風土民情,聽百姓說,附近的潞城縣內有個鳳村,鳳村的千年古泉釀出來的酒在潞州境內算是上乘了,這個酒名叫潞鳳酒。”
“沒啥稀奇的,自小咱們在長安和洛陽生活,外國朝貢的美酒咱們都喝厭了,此地能有什麼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