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論(1 / 2)

“藝”海無涯苦作舟——主持人素質提高的必要性

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主持人這一職業日益成為熱門職業,不斷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優秀的主持人也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尊敬和喜愛。正因為此,這一行業也成為競爭最為激烈,最具挑戰性的行業之一,“平靜是相對的,優勝劣汰是永恒的”。在這種情況下,主持人提高和豐富自己就不再僅僅是主持人的自我要求,而成為從社會到自身各方麵的需要。

一 行業競爭的需要

“同行是冤家”這句話有調侃的味道,但正因為這一行業的多種職業優勢(比如更容易獲得知名度;可能會有更廣泛的社會影響;自己的才能更容易被人發現和肯定;受到更多的人的關心甚至寵愛等等),所以引起更多有才有貌的人來競爭。之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女主持人是吃青春飯的,原因也在於真正既漂亮又有內涵且有潛質和獨特風格的主持人很少很少,很多主持人是因為形象上或性格上占了優勢,因此上了年紀後,又有年輕漂亮清純活潑的女孩出現了,這種“大齡主持人”自然就被淘汰了。像沈力、倪萍、吳小莉、敬一丹這樣的主持人,就因為她們不斷地給自己提更多、更高的要求(敬一丹工作多年後,三十多歲還去讀研究生,倪萍一直沒有沉醉在綜藝大觀的輝煌之中,不斷地尋找自己新的亮點,挖掘自己的潛能,形成獨特的風格),所以她們的藝術生命不因年齡的增長而衰退。相反,我們看到大量的女主持人在上了年紀後就在屏幕上消失了,而有的女主持人即使在屏幕上,也僅是靠化妝去掩蓋年老,而不是在綜合素質上提升自己,有的電台還發生了觀眾給電視台寫大量的信,質問電視台為什麼還用“老人”而不用新麵孔這樣令人尷尬的事。

二 觀眾的需要

廣播電台是國家的輿論宣傳部門,也是廣大電視觀眾的服務部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觀眾,一切從觀眾出發”一直是而且永遠是電視工作者的畢生追求。現在的觀眾文化檔次越來越高,欣賞口味越來越高,不再滿足於簡單說教、簡單娛樂和簡單的寓教於樂,現在電視節目的交流成為了事實和趨勢,節目製作越來越精細化,越來越專業化,相應的主持人也就需要越來越“專業”:主持少兒節目的主持人要懂兒童心理學,主持新聞節目主持人要求是多年的記者,主持醫學節目的就要是醫學專家,或起碼是醫務工作者,主持法律節目的就要法律專業畢業的學生。如果主持人不深化自己在節目中的優勢和知識的權威性,觀眾自然會“移情別戀”。

三 行業發展的需要

近十年中國廣播事業的發展真的可稱作一日千裏,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