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六個人便備了三匹快馬,趕回淩照。
回到淩照之後,幾個人都沒有進宮,也沒有回逸王府,而是傳書信給艾雪艾雲兩個人,讓兩個人召集人馬,在淩照皇城街頭巷尾一陣亂串。
謠言如風,四處傳散。
沒過半日的功夫,淩照街頭巷尾便傳遍了淩照大皇子黎淩塵的軼事美談。
而此時的皇宮之中,也是一陣混亂,黎淩逸這才攜梅欲語一同進宮。
梅欲語和黎淩逸到的時候,黎雲兆正在禦書房和幾個大臣議事,黎淩逸帶著梅欲語進來的時候,眾大臣也沒有避諱梅欲語。
梅欲語自然聽得清楚,一方大臣直言黎淩塵治水有功,造福完美,瑕不掩瑜,理應得到封賞,立為太子,當之無愧。
而另一方大臣則認為黎淩塵與自己的庶母苟|且,為世人所不齒,如今已成淩照茶餘飯後的笑柄,此時立為太子,乃淩照之恥。
爭議不下,黎雲兆心情煩躁,看著黎淩逸帶著梅欲語進入禦書房,心裏不由一喜,道,“逸兒,語兒,你們回來了?”
梅欲語和黎淩逸絕口不提黎淩塵之事,隻是將兩人特意從瓊宇帶回來的新鮮特產獻給黎雲兆。
梅欲語方笑著開口道,“語兒和淩逸這次去了瓊宇,看到很多新鮮的吃食,想著給父皇帶回來一些,雖然父皇在這宮裏什麼都不缺,但長久以來都是一個樣的吃食,想來也是膩了的,就是不知道這些能不能對了父皇的胃口。”
正如梅欲語所說,自己的宮中錦衣玉食應有盡有,黎雲兆並不缺什麼,隻是長久以來吃慣了山珍海味,總是煩膩了的,所以當梅欲語和黎淩逸獻上吃食的時候,黎雲兆當下便讓內監侍候著,拿出來分與眾大臣一同品嚐。
雖然隻是普通的瓜果特產,但因為黎淩逸和梅欲語是快馬加鞭的回到淩照,故而十分新鮮,眾大臣紛紛讚歎,“逸王爺和王妃真是有心,這瓜果確實新鮮,這麼長時間以來,還是第一次遲到如此新鮮的瓜果。”
對於眾人的紛紛附和,黎淩逸和梅欲語沉默不語,隻是噙著淡淡的笑。
半晌,梅欲語以有了身孕,身子乏了為由,離開了禦書房。
沒有了梅欲語在場,便沒了後宮幹政的顧忌,禦書房再次熱鬧起來。
“聖上英明,微臣覺得,此時並不是立太子的最好時機,塵王爺雖然治水有功,但也有過,如果此時立為太子,難免無法讓人臣服,況且,除了塵王,逸王爺也是一代英才,而且王妃有孕在身,這可是淩照後嗣,相對來說比塵王爺更有優勢。”陳丞相首先開口說道。
這陳丞相名叫陳子穹,是柳丞相之後,黎淩逸暗中提拔起來的官員,雖稱不上是心腹之人,但是也算是為官清廉正直之人,對於黎淩逸和黎淩塵之間的較量,憑著為百姓負責人態度,自然心裏更中意於黎淩逸。
陳丞相的話引來一陣附和。“是啊聖上,逸王爺功績卓著,文治武功樣樣不遜於塵王爺,若說立儲,淩照向來立賢不立長,臣等以為,逸王爺更適合。”
黎雲兆心中早已定下王位的人選,如今這禦書房商議立儲,也不過是眾大臣逼宮的一種應對罷了。
陳丞相一方人的話自然深的黎雲兆同意,但是現下卻是不能有絲毫情緒的表露。
陳丞相這邊人話音剛落,黎淩塵的支持者便挺身而言,“臣不敢苟同。”
這人說完,看了站在一旁的黎淩逸一眼,黎淩逸亦看他一眼,自然認出了此人,這人便是當初柳丞相的心腹,張雲錦。
柳丞相出事後,張雲錦曾多次到柳丞相府打探,明明暗暗用招無數,卻終究是一無所獲。
朋黨之爭讓他依附了柳丞相,也即依附著黎淩塵而起,如今就算黎淩塵少落下風,他也不得不支持著他,雖說良禽擇木而棲,但憑著黎淩塵的狠辣和蠢頓,隻怕還沒有等張雲錦棲上良木,就已經被其殺之後快了。
黎淩逸看著張雲錦,隻是微微一笑,並不多言,張雲錦像是受到了鼓舞一般,更加理直氣壯,“臣以為,現下淩照有兩件大事關乎淩照生死存亡,一來便是這淩南洪水,而來便是鳴封蠢蠢欲動,塵王爺既然已經解決其一大患,受到太子禮遇,理所應當。”
“張大人言之有理。”張雲錦話音剛落,隻聽到陳丞相陳芳化複議到。
還不待張雲錦反應過來,隻聽的陳芳化又說,“既然張大人也清楚,現在鳴封蠢蠢欲動,淩照危機未除,國之要事便是穩定局勢,而非立儲,張大人又何以煽動群臣,為聖上徒增煩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