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善良——一個人給予另一個人的真正發自肺腑的溫暖,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美。
——蘇霍姆林斯基
“今天,我一定要斷然拒絕他們的要求。”出門之前,卡爾森太太在心裏對自己這麼說道。
天下著很大的雨,到處都是水。卡爾森太太之所以冒雨出門,是為了把眼前這件事盡快處理完。
卡爾森太太平時以樂善好施而出名。她經常捐東西給遭到天災人禍的人,或買很多衣料,送給本市的貧民。可是,這一次的事,性質大不相同,她無法像平時那樣爽快答應。雖然目的是為了貧苦無依的孤兒們著想,但要她捐出祖傳的土地來建造孤兒院,她實在無法同意。她對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那片土地,有無限的感情,何況,她年紀已老,此後的生活、主要的收入來源,就靠那塊土地。這是跟她此後的生活有直接關係的事。說得嚴重一點,如果失去這塊土地,她的生活馬上就要受到影響。
“不管對方如何懇求,也不能起一丁點同情心,否則……”想著,想著,卡爾森太太的腳步就越來越快了。
雨越來越大,風也吹得更起勁了。不多久,她到了目的地。她推開大門,走進去。由於是個大雨天,走廊上到處濕漉漉的。她在門口尋找拖鞋穿。
“請進!”這時候,隨著一個甜美的聲音,女辦事員瑪麗笑容可掬地站在了卡爾森太太麵前。瑪麗看到地板上沒有拖鞋了,立刻毫不考慮地脫下自己的拖鞋給卡爾森太太穿。
“真抱歉,所有的拖鞋都給別人穿了。”瑪麗小姐誠懇地說道。
卡爾森太太看到瑪麗小姐踏在地板上,她的襪子迅速濕了。
卡爾森太太被瑪麗小姐的舉動感動了。在這一瞬間,卡爾森太太明白了施與的真正含義。
她想:“平時,我被大家稱為慈善家,可是,我的慈善行為到底是些什麼?我捐出來的,全是自己不再使用的舊東西,再不就是捐出多餘的零用錢罷了。而真正的施與,應該像這位小姐一樣,拿出對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那才有莫大的價值呀!”
突然,卡爾森太太心中有了180度的大轉變——她決心捐出那塊祖傳的土地,為可憐的孩子們建立設備完善的孤兒院。
卡爾森太太對辦事員瑪麗說:“好溫暖的拖鞋。”
瑪麗紅了臉,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一直穿著,所以……”
卡爾森太太連忙打斷她的話:“不,不,我沒有怪你的意思,我是說,你的心令人感到溫暖,也讓我明白了許多!”
卡爾森太太向她投以親切的微笑,然後,朝著募捐辦公室急步走去……
【點亮心燈】
真正的愛心和施與,需要真情與真心,要真誠地關懷別人。隻有心裏時刻裝著別人的人,才能給別人最貼心的幫助。
沙漠中的抽水機
越成功的人,為別人付出的東西也越多,給別人太陽,自己也會得到陽光。
——卡耐基
有一個人在沙漠中旅行,不慎迷失了方向。
兩天後,難以忍受的幹渴幾乎摧毀了他生存的意誌。沙漠就像一座巨大的火爐要蒸幹他的血液。絕望中的他意外地發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他拚盡了最後的氣力,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爬進堆滿枯木的小屋。定睛一看,枯木中隱藏著一架抽水機,他立刻興奮起來,撥開枯木,上前抽水。但折騰了好一陣子,也沒能抽出半滴水來。
絕望再一次襲上心頭,他頹然坐地,卻看見抽水機旁有個小瓶子,瓶口用軟木塞堵著,瓶子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紙條上麵寫著:你必須用水灌入抽水機才能抽水!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再將瓶子裏的水裝滿!
他拔開瓶塞,望著那瓶救命的水,內心立刻爆發了一場生死決戰:我隻要將瓶裏的水喝掉,雖然能不能活著走出沙漠還很難說,但起碼能活著走出這間屋子!倘若把瓶中這些救命的水倒入抽水機內,或許能得到更多的水,但萬一抽不上水,我恐怕連這間小屋也走不出去了……
最後,他把整瓶水全部灌入那架破舊不堪的抽水機,接著用顫抖的雙手開始抽水……水真的湧了出來!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頓,然後把瓶子裝滿,用軟木塞封好,又在那泛黃的紙條後麵寫上:相信我,真的有用。
幾天後,他終於走出沙漠,來到綠洲。每當回憶起這段生死曆程,他總要告誡後人: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
【點亮心燈】
我們在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懷時,首先要學會付出。當你嚐試著主動向身邊的人伸出關愛之手時,你也會得到別人更多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