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位老詩人嚴陣和一位青年女作家訪問美國,在一所博物館廣場上散步時,恰巧有兩位美國老人在旁休息,看見中國人來,他們很熱情地迎上來交談。其中一位老人為表達對中國人的感情,熱烈地擁抱那位女作家,並親吻了一下。女作家十分尷尬,不知所措。另一位老人也抱怨那老人說,中國人不習慣這樣。那擁抱過女作家的老人,像犯了錯誤似的呆立一旁。老詩人趕忙上前微笑著說:“嗬,尊敬的老先生,你剛才吻的不是這位女士,而是中國,對吧?”那老人馬上笑道:“對,對!我吻的既是這位女士,也是中國!”尷尬氣氛在笑聲中煙消雲散了。
(4)怎樣替自己打圓場
為自己打圓場最主要的是不刻意回避掩飾。如果是細枝末節的問題,不妨用轉移目標或話題的辦法,岔開別人的注意力。如果別人已有所覺察而問題並不嚴重,就稍作解釋。如果性質較嚴重而且引起了別人的不快甚至反感,就要立即誠懇地致歉,然後較為鄭重地作些解釋,當場予以解決,拖得越久,後果越不好。
4利用電話巧應酬
電話應酬可使我們達到隨時隨地與友人保持麵對麵說話的效果,當我們的話語通過電波傳到他人耳中的時候,我們不會像登門拜訪那樣倉促,也不會因為對方請你進屋而感到為難。
(1)電話應酬時是看不見對方的表情和動作的(現在如香港、日本、美國等地方已出現一種電視電話。它不僅可以看到對方的動作,也可以聽到對方的聲音,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文件的內容,目前僅限於會議用途),對方是否在微笑,或者在做其他的一些事,這一切都無關緊要,最大的好處是不受拘束,交談比較輕鬆。但是正因為不知對方的反應,我們在交談時,更要小心、機警,必須在通話中學會隨機應變。
(2)正因為看不見對方的反應,隻靠耳朵的敏感,所以,聲調就成為第一了。也許,你平時可能被稱為彬彬有禮,但有一天,你卻會在電話中招來失禮的結果。因為在電話應酬中,由於看不到對方的容貌,自己的地位容易被自己忽略,從而不注意到雙方間的現實地位,這樣,則會招來不必要的失敗。正因為如此,聲調的作用就被得到重視了。柔和的聲音容易討人好感,這是毫無疑問的。
在各傳呼公司中,那些為客戶服務的傳呼小姐,我們乍一聽,就可以感覺到她們是受過專門訓練的。
用電話應酬,作偽的機會也多。
某名女士便以偽造特殊聲音出名,她所用的聲調,可以使人意識到她的意思,比如她不想應邀出外,就用一種分明很有睡意的聲音,間接拒絕對方的邀請。
既然電話應酬是看不到對方的,當我們聽電話時,會出現一種極強的“視覺聯想”,這一點必須引起大家的注意。
(3)用電話來應酬,也應時刻清楚它並不像麵對麵應酬一樣,而是有時間方麵的限製。
在要用電話應酬前,我們應該把重要事項預先做成記錄,並在心底默念一遍,以免在撥通交談後,忘了講話內容。
在提到專有名詞或是數字、字母時,不妨要求對方把它記下來,以免浪費時間。還有,我們要打電話前,應先明了對方這個時候是否方便接聽,避免他的休息時間或在工作高峰期打擾他,也可以讓他有較好的心境來接聽我們的電話。
(4)電話應酬過程要避免長時間進行,以免使對方有一種“疲勞感”——應付性的應酬總會影響到其質量。
時常聽見有人說:“不是我不想掛斷,而是對方一直不掛斷,所以我就不好意思掛斷……”其實、我們不能隻因為這個原因而遲遲不掛,或許對方也正有此意呢,當然,其中的技巧也需要我們去探討的。
(1)打電話時要簡短,而且聲音要柔和。我們不知道別人有多忙,或甚至認為施壓給他為理所當然,這是不對的。千萬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打電話時,要保持柔和、輕鬆和確實,並盡可能用最短的時間表達你的目的,然後結束。如果你遵循這個原則來打電話,別人會很樂意在辦公室裏接聽你的電話。
(2)打電話時,要注意周圍的嘈雜聲,例如電話的聲響,旁人的談話,或是你吃三明治所發出的聲音。吃喝的雜聲進入話筒後會擴大,這會今電話線彼端的人感覺煩躁。
(3)如果你已經撥了一通電話,但是沒聯絡上,你應重新再撥,不管沒聯絡上是誰的不對。如果你撥錯了電話,不要對被你打擾的人發出不悅刺耳的聲音,“啪”地掛掉電話。你應該迅速柔和地表達歉意:“非常抱歉,我打錯電話了。請你不要見怪。”再掛掉電話。如果你表達了歉意,別人就不會心生忿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