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從來就是一門藝術。過分直接會顯得生硬,讓人無所適從;過分直言會令對方難堪,讓人無法接受。講直話,當然需要技巧,其中最關鍵的是要真實可信,有的放矢,同時又需委婉曲折,見機行事。
在某些特定的場合裏往往不便將話說得太直,因為話語太直不僅會使交談氣氛變得異常緊張,同時還會破壞雙方長期以來形成的默契。因此,在說話時,適當地閃爍其詞,稍稍隱晦地表達意思,則成了人們社交場合中的一把利劍和最有效的說話技巧。這種方法的使用不僅可以避免因盡露鋒芒給對方造成傷害而形成對抗,還能夠啟發人想象和思考,體會其中的道理,讓對方在細細品味之餘,接受我們的觀點,取得共同的認識,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餘意盡在不言中”的談話效果。
1委婉曲深,留有餘地
說話委婉,不正麵交鋒,在日常的社交活動中往往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那麼究竟在這一點上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委婉曲深
這種方式主要是從側麵上留給對方去得出某種結論的餘地,以避免可能出現的爭論。
某一年,南方某玻璃廠與美國E玻璃公司就設備引進的的事宜進行談判,就談判在全套引進還是部分引進這個問題上僵住了。雙方各執一詞,相持不下。我方玻璃廠首席代表為使談判達到預期的目標,決定打破這一僵局。他略經思索後,笑了笑,轉換了一種輕鬆的語言,避開爭執的問題,轉而說:“你們E公司的技術、設備和工程師都是世界一流的。你們投進設備,搞技術合作,幫我們廠搞好,隻能用最好的東西,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全國第一。這不單對我們有利而且對你們也有利。”E公司的首席代表是位高級工程師,他聽到這番話自然很感興趣。氣氛一下子活潑輕鬆起來。但這隻是玻璃廠首席代表要達到的目的的第一步,更重要的還在後頭。於是,他乘勢話鋒一轉,接著說:“我們廠的外彙的確很有限,不能買太多的東西,所以國內能生產的就不打算進口了。現在,你們也知道法國、日本和比利時都在跟我們北方的廠搞合作,如果你們不盡快跟我們達成協議,不投入最先進的設備、技術,那麼你們就要失掉中國的市場,人家也會笑話你們E公司無能。”僵局立即得到了緩解,最後達成了協議。
在這裏,我方首席代表並不從正麵上直言爭搶,而是從另一個角度上闡述,打破了僵局,而且達成了交易,使我方玻璃廠節省了一大筆外彙。在具體動運用時,必須注意兩點:第一,自然得體。既不能糾纏分歧,又不能離題太遠,要圍繞預定的目標,循序漸進,環環相扣,逐漸進入和諧的談判境地;第二,情理交融。使用的語言既要有情又要有理。隻有這樣,才能感人,說服人,取得理想的轉換效果。
同時,公共關係語言在表達一定主旨的基礎上,又不能因為主旨使語言枯燥乏味。成功的語言應當是主旨明確、情趣盎然的。但在適當的時候用暗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這一方麵既可以避免談及一些不易說出口的請求,同時亦能給自己留下較大的回旋餘地。
(2)直言曲達
語言總是要表達某種意思的,即說話者要達到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感情的目的。但這種意思很容易通過迂曲委婉的語言來達到,這當然也是利用了人們思維的曲折性和複雜性。
要達到公關的最佳效果,不一定都得用直言不諱的語言,適當加點幽默和委婉反而能平添不少樂趣和歡快的氛圍。
19世紀意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羅西尼,對自己的創作非常嚴肅認真,非常注意獨創性。對那些模仿、抄襲行為深惡痛絕。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製作了一自己的新作,特意請羅西尼去聽他的演奏。羅西尼坐在前排,興趣勃勃地聽著,開始聽得蠻有神,繼而有點不安,再而臉上出現了不快的神色。
演奏按其章節繼續下去,羅西尼邊聽邊不時把帽子脫下又戴上,過一會,又把帽子脫下,又戴上,這樣,脫下戴上,戴上又脫下,接連好幾次……
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羅西尼的這個奇怪的動作和表情,就問他,這裏的演出條件不好,是不是太熱了,“不,”羅西尼說,“我有一見熟人就脫帽的習慣,在閣下的曲子裏,我碰到那麼多熟人,不得不頻頻脫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