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

閬中市教育和科學技術局黨委書記、局長湯勇

又是火熱的六月,豐收的六月。

燈下,翻閱這部閬中市離退休教育工作者用心血凝聚的文集,就像瞻仰一幅幅七彩絢爛的教育畫卷,就像傾聽一首首蕩氣回腸的人生長詩,就像欣賞一曲曲和諧寧靜的天籟之音。這是教育人發自肺腑的心聲,有辛勤耕耘後收獲的喜悅,也有曆經風雨人生後的真諦感悟。他們的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養,都融在了這部具有濃鬱鄉土氣息和教育情結的文集裏。

想起這些年我們在離退休教育工作者工作上的真心付出,我感到十分欣慰。閬中有三千多名離退休教育工作者,過去,為閬中教育的發展,他們任勞任怨、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閬中教育的發展,就沒有閬中教育的今天。歲月不饒人,自然規律不可違,人都會慢慢變老,他們的當年就是我們的今天,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因此,我們把關愛老同誌作為最基本的執政理念,在全係統提出,不關愛老同誌的同誌不是好同誌,不關愛老同誌的領導不是好領導。為此,不論是閬中市離退休教育工作者協會的成立,還是各項工作製度的建立完善,不論是老同誌各種待遇的盡力落實,還是各種有益身心健康活動的有效開展,不論是對老同誌的生活關愛,還是對老同誌的學習引領,我們都力求體現愛心、善心、良心、感恩心和責任心。如今,係統上下都能像尊重自己父母一樣尊重老同誌,都能像關心自己父母一樣關心老同誌,都能像嗬護自己父母一樣嗬護老同誌。雖然有付出,但我們更有收獲,更有快樂,更有追求。

想起這些年離退休教育工作者給予我們工作的理解支持,我常常心懷感動。全市離退休教師大多年事已高,有的身體欠佳,有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無論是組織集中學習、開展健身鍛煉,還是宣傳解釋政策、探望慰問老人等等,處處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回城分會現有高齡教師120多人,最大的95歲,平均年齡81歲,他們早年在農村工作,現退休後回城定居,退休工資不高,有的子女還下了崗,但他們時刻對黨和國家滿懷感激,資助貧困學生、為學困生無償補課、關愛空巢老人……還有很多同誌,為教育勇於建言獻策、奔走呼籲,把餘熱回饋社會,把快樂布滿人間。這些可親可敬的前輩,用樸實無華的人格操守和一生不變的教育信念,為教育發展傾其力,盡其情,給我們帶來了和諧祥順的工作氛圍,讓我們能夠靜心安心用心地做教育,他們在付出中收獲幸福,我在他們的幸福中收獲幸福,收獲感動。

推出這部文集,我們的出發點之一,就是要讓這些寶貴的財富得以傳承。教育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老前輩用歲月作紙,用理想作筆,用心血作墨,抒寫滿腔赤誠、經年未老的教育心,展示以天下為己任、以責任為擔當的教育人風範,表達延續文明、傳承文化的真知灼見和切身感悟。他們嚴謹治學的精神、寶貴的教書育人經驗、深刻的教育人生感悟,必將對我們這些後來人產生深深的啟迪,必將成為我們幹好本職工作、實現教育理想、追求個人價值、擁有幸福人生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推出這部文集,我們的出發點之二,就是要激勵後來者奮發有為。想當年,老前輩們工作條件異常艱苦,工作報酬十分微薄,家庭負擔更是沉重,但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一生的堅守和辛勤的付出,換來了桃李滿天下。現在他們雖然退下了,卻是退而不休,仍然為教育發展而思考,而奔走,而作為,而添磚加瓦。在職的時候,他們是我們的標杆;退休之後,他們更是我們的後盾。他們雖已臨近夕陽,卻依然老有所為,作為行走在幸福教育路上的我們,更應大有作為。

推出這部文集,我們的出發點之三,那就是在感恩中前行。沒有前輩們的教育培養,作為個體的我們不可能發展,作為大局的事業不可能有如此的輝煌,閬中教育更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高度。我常說,與今人相處時短,與後人相處時長。把前輩們對教育事業的癡心摯愛,對後來者的殷殷囑托,對閬中教育未來的切切期盼,以這種方式傳存下來,是對他們不求回報的一種回報,是對他們不圖感恩的一種最好感恩。

這個六月,陽光特別絢爛,特別多情;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特別溫馨,特別幸福!讓我們攜起手來,從這裏出發,從現在出發,走向教育那明亮的遠方……

2012年6月於古城閬中

一、鶴發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