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魚龍混雜,不管你是否願意麵對,都不可能不與小人打交道,而這些布設在你身邊的小人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會置你於險境,而不管你是否願意承認,這些小人總是比好人更有能量,因為破壞一件事總比做好一件事容易得多。你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你得到的是一桶汙水;你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所以,當你全力以赴成就事業時,“提防小人”應是你時時謹記在心的戒律。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在中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
他們的活動得到了光緒帝的支持,但他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慈禧太後控製著朝政。光緒帝想借助變法來擴大自己的權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打擊慈禧太後的勢力。作為慈禧太後,她當然感覺出自己權力受到威脅,所以對維新變法橫加幹涉。於是,這場變法運動實際上又變成了光緒帝與慈禧太後的權力之爭。在這場爭鬥中,光緒帝感到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因為用人權和兵權均掌握在慈禧的手中。為此光緒帝憂心忡忡,有一次他寫信給維新派人士楊銳:“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們要想辦法搭救。”維新派為此都很著急。
正在這時,榮祿手下的新建陸軍首領袁世凱來到北京。袁世凱在康有為、梁啟超宣傳維新變法的活動中,明確表態支持維新變法活動。所以康有為曾經向光緒帝推薦過袁世凱,說他是個了解洋務又主張變法的新派軍人,如果能把他拉過來,榮祿(慈禧太後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緒帝認為變法要成功,非有軍人的支持不可,於是在北京召見了袁世凱,封給他侍郎的官銜,旨在拉攏袁世凱,為自己效力。
當時康有為等人也認為,要使變法成功,要解救皇帝,隻有殺掉榮祿。而能夠完成此事的人隻有袁世凱,所以譚嗣同後來又深夜密訪袁世凱。
譚嗣同說:“現在榮祿他們想廢掉皇帝,你應該用你的兵力,殺掉榮祿,再發兵包圍頤和園。事成之後,皇上掌握大權,清除那些老朽守舊的臣子,那時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凱慷慨激昂地說:“隻要皇上下命令,我一定拚命去幹。”譚嗣同又說:“別人還好對付,榮祿不是等閑之輩,殺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凱瞪著大眼睛說:“這有什麼難的?殺榮祿就像殺一條狗一樣!”譚嗣同著急地說:“那我們現在就決定如何行動,我馬上向皇上報告。”袁世凱想了想說:“那太倉促了,我指揮的軍隊的槍彈火藥都在榮祿手裏,有不少軍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換軍官,準備槍彈,才能行事。”譚嗣同沒有辦法,隻好同意。
袁世凱是個詭計多端、善於見風使舵的人,康有為和譚嗣同都沒有看透他。袁世凱雖然表示忠於光緒皇帝,但是他心裏明白掌握實權的還是太後和她的心腹,於是,他又和慈禧的心腹們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這次爭鬥還是慈禧占上風。所以,他決定先穩住譚嗣同,再向榮祿告密。
不久,袁世凱便回到天津,把譚嗣同夜訪的情況一字不漏地告訴了榮祿。榮祿嚇得當天就到北京頤和園麵見慈禧,報告光緒帝如何要搶先下手的事。
第二天天剛亮,慈禧怒氣衝衝地進了皇宮,把光緒帝帶到瀛台幽禁起來,接著下令廢除變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維新變法人士和官員。變法經過103天,最後失敗。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康廣仁、楊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了腦袋。
因為錯信小人,維新派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於對袁世凱這樣的兩麵三刀之徒未加提防,結果遭到他的出賣,導致了一敗塗地的悲慘結局。
大千世界,魚龍混雜,不管你是否願意麵對,都不可能不與小人打交道,而這些布設在你身邊的小人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會置你於險境,而不管你是否願意承認,這些小人總是比好人更有能量,因為破壞一件事總比做好一件事容易得多。你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你得到的是一桶汙水;你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所以,當你全力以赴成就事業時,“提防小人”應是你時時謹記在心的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