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是她
今日的京城依舊與往日一樣日鬧不凡,雖然是屬秋季,但白日裏仍然是天高氣爽。這樣的天氣對於易國的百姓來說似乎適合於外出遊玩,帶著美好的心情,帶著一家老小,但是今日裏卻沒有一個人會想著出遠門。他們積極地聚集在距皇宮正陽門最近的景陽大街上,熱烈的期待他們心中的戰神,他們心中的英雄-----瑞王爺東方易之。街邊的各式酒樓也被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給包了下來,那著名的風月樓當然也不會有例外。然而在這熱鬧的人群在有著那麼五個人與他們的心情不一樣,他們不是來此歡迎瑞王的凱旋,而是商量著屬於他們的大事,他們便是住在風月樓的剛剛才從江南趕過來的夕陳微雪一行人。
“主子,步韻不明,今晚步韻與華健、尚琴羽二人不用去皇宮,為什麼?”步韻從收到主子的來信道今天來的京城都是滿心的期待,期待著京城,期待著皇宮大內的一切。可好不容易來了,主子卻說不用她去,真是搞不懂主子是怎麼想的。
“人太多容易誤事,況且也不容易脫身。”
“就你,做事毛毛躁躁的,武功也不過,你以為就憑你那點使毒的功夫,去了,能出的來才怪,做事都不經大腦的。”流逝見主子那麼委婉的解釋,這丫頭自從他們一行人跟著主子以來話是最多的,性子也是急性子,要是真讓她去那裏麵,不誤事才怪。
“我武功不行,你也不用那麼直接嗎?”要不是看著主子的麵子,早就讓你嚐嚐本姑娘的毒針了。
夕陳微雪見二人有拌嘴的趨勢,也不加阻難,就隻認為那是為她多年來寂寞的心添點顏色罷了。
“別想著用你的毒針還我,到時候又得幫我解毒,你不嫌麻煩,我還替你麻煩呢。”流逝仿佛看出步韻心中所想。
“你。。。。。。”
。。。。。。。。。。。。。。。。。。。。
而華健與尚琴羽二人間二人如此這般的吵來吵去,而夕陳微雪也不加阻止,隻是得了主子的默許,隻是想著這一路上他們的耳朵可又要被荼毒了。
在樓上那群人爭吵不休的同時,東方易之的人馬已入了京城,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景陽街。
“看,咱們的王爺就是與眾不同,光是那身氣勢就能讓人感覺到逼人心境,讓人不敢侵犯,還有當今皇上親自迎接。要是我有那麼一天,讓我立馬死也值了。”路人甲看著那騎在馬上的英俊男子道。
“那是呀,也不想想那是誰,他可是我們大易國的瑞王爺,那氣勢能不逼人嗎?再說了,人家是王爺,是剛打完勝仗回來的王爺,你能跟他比嗎?”路人丙抬頭挺胸看著那路人乙道,仿佛那瑞王爺他認識一般。
“就是,就是,你能跟人家王爺比嗎?”路人丙附和著。
“主子,東方易之在看你,該不會。。。。。”瑞王不會認識咱們主子吧?華健有點擔心了。
“我現在這個樣子,他是不會認得的。”自己現在已是男子打扮,他怎麼可能認得出來,況且當時與他相處加起來不到一天時間,如今又事隔三年,他不會認出來的。
“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主子果然與瑞王認識,那是不是代表要改變計劃了呢?
“既然是皇帝為他接風,那麼今晚定會有群臣相賀。那東方易之為易國立了那麼大的一個功勞,皇帝必會對他有所賞賜,而如今他已封王,就再無更高的頭銜了。況且他現在還未婚,我想今晚的接風宴除了為他接風外,還是為他。。。。。。”
“選妃。”流逝、步韻、華健和尚琴羽四人異口同聲道。他們經相處微雪那麼一提醒,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那主子的意思是。。。。。。”主子不會是要扮著那些大臣的女兒前去選妃吧?
“不錯,聽說藍尚書的女兒藍詩訡是京城第一才女,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想必皇上那樣的人是不會放過如此女子的,況且。。。。。。”扮作她是再好不過了。
“況且那藍尚書一向與當朝宰相木遠離水火不容,但事事都矮了那麼一截,若能靠上瑞王那棵大樹,自是不用害怕那木宰相了。”步韻聽相處微雪那樣一說,便興奮的把當今朝廷上的弊端說了出來。
“主子,現在皇帝就像一個平衡支點,而那瑞王東方易之就是二人的籌碼。我們要不要在這平衡之前加點料?”一向尚琴羽就看不過朝廷之間的那些事兒,在這個節骨眼上自是想著往上插一腳,不然他心裏怎麼會好過呢?他不會忘記,他的父親就是死於這朝堂鬥爭之上,為那木遠離背了黑鍋。
“目前不用,沉夕宮現屬江湖,不宜插手宮廷之事。”夕陳微雪知尚琴羽定是想起了他父親之死,想趁此機會除掉那木遠離,但是目前沉夕宮的實力還不足與木遠離作對。
那尚琴羽聽夕陳微雪那樣說,雖知她說的是事實,但依舊心裏不高興,故而轉身出了風月樓。
夕陳微雪見尚琴羽生氣的離開,便示意華健前去安慰。然後對步韻與流水說:“今晚的計劃不變,步韻,華健與尚琴羽依舊在城門外等待我的信號,我與流逝扮作哪啊藍詩訡潛進宮去。若是中途有什麼事,我會讓流逝通知你們。”不知那劉雲美會不會像她2想象中的那麼聰明,是否能沉得住氣?
這邊夕陳微雪等人在商量他們的刺殺行動,那邊東方易之騎在馬上經過風月樓時的那微微一瞥,便覺得那風月樓上的人好生熟悉,但又想不起來在哪裏見過。不過經過風月樓,東方易之的嘴角微微翹了一下,眼裏露出回憶之情,似是想到了什麼。
在經過瑞王爺的回城陣勢後,不過多久,天漸漸黑了起來。
皇宮禦膳房內,一個傳膳的小太監被人擊倒,脫去了太監服,藏於火灶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