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秋天,康熙皇帝率文武官員和各少數民族首領及侍衛,虎搶手,還有伊似娘娘,翠花公主,宮娥等去打獵。當來到塞罕壩下的“們圖啊露”行宮附近時,隻見山連山,山套山,風景很美。有一座蛤蟆峰,峰後是百花勝開的鹿花坡。在他們休息時,從梅花從中跑出一群梅花鹿,翠花公主忙下馬請求皇帝要上鹿花坡射鹿,康熙帝答應了他。於是她帶領八個宮娥前往射鹿。正在她們拉弓射鹿時,山後刮來一陣狂風,緊接著從密林中竄出一隻猛虎,閃電般向翠花公主撲來。“哎呀,不好!”翠花公主一聲驚叫,臉嚇成了土灰色。突然,“嗖”的一聲,飛來一隻響箭,正好射中老虎的左眼,那老虎大叫一聲,蹦了個高,站立不穩,一頭栽進山澗摔死了。
翠花公主驚魂未定,隻見山坡上跑來一位騎馬的青年男子,他就是喀喇沁王的兒子金山紮滿,四目雙對,美女英雄,雙方心裏都產生了愛慕之情。翠花公主抿著小嘴,溫柔的說:“多謝公子,救了我們姐妹的性命!”金山紮滿連說“不敢”。雙方於是下馬交談,越談越投機,天快黑時,金山紮滿才戀戀不舍的告別翠花公主,各自回到住處。
康熙帝聽說金山紮滿射死了一隻險些傷了公主的猛虎,對他很有好感,誇獎一番,便回行宮休息去了。
第二天清晨,翠花公主去觀看蛤蟆峰的景致,正巧金山紮滿也在鹿花坡上練習射箭。二人互相見過禮之後,翠花公主便讓宮娥春杏牽馬上別處玩耍去了,她和金山紮滿坐在一棵鬆樹下拉起了知心話。
這情景正好被老太監郭繼功看見了,他與喀喇沁王素來不和,一心想找機會報複他。
一天康熙帝宴請群臣,酒過三巡後,康熙瞅瞅大家,說道:“這次朕上壩上察看地形地勢,是因為軍情緊急,朕準備率十萬精兵直奔烏蘭布通,平定葛爾丹的軍事叛亂,不知諸臣有何高見?”郭繼功一看有機可乘,幫忙向康熙跪拜道:“聖上,我看喀喇沁王父子,稱得起智勇雙全,武功超群,是不是讓他們一同參戰?”康熙一聽,又想到金山紮滿射死猛虎之事,便采納了郭繼功的建議。
當時,翠華公主一聽金山紮滿去參戰,她也要求同赴戰場。可是,郭繼功又奏道:“聖上,‘們圖啊魯’行宮在壩下為後方,伊似娘娘無人陪伴,由翠花公主伴架吧“。康熙覺得也是理,便同意了。其實郭繼功一心想把公主與金山紮滿拆散,說不定金山紮滿戰死在疆場,這才能解除他心中的恩怨。
自從翠花公主與金山紮滿公子分手後,她日夜想念著公子,吃不下,睡不安。轉眼到了八月十五,晚上,公主走出行宮,抬頭望著明月,眼裏流下了眼淚。不料寒風一吹,她著了風寒,當夜便發起了高燒,說夢話,嘴裏呼喚著心愛的公子,第二天竟臥床不起了。伊似娘娘雖然找來禦醫調治,但終因心病太重,沒有幾天便離開了人間。她臨終前,拉著伊似娘娘的手,有氣無力的說:”母後,女兒恐怕好不了了,您疼愛女兒一回,沒能孝敬您和父皇,心裏實在慚愧!我有一個請求,我死後,就把我葬在這鹿花坡上吧,我要在這裏看著金山紮滿得勝歸來!
沒過幾天,清軍平定了叛亂,得勝歸來的金山紮滿聽說翠花公主已經死了,心裏很難過,他按照公主的遺願,將她葬在了鹿花坡前。安葬那天,康熙,伊似娘娘,王公大臣們都參加了公主的葬禮,最悲痛的要數金山紮滿公子了,他的眼淚流啊流啊,總也流不幹。
說也奇怪,就在安葬翠花公主的第二天,在鹿花坡山腳下,溝西旁,出現了兩個大泉眼,這兩眼泉水,不斷朝外流,彙成了一條長河,彎彎曲曲的向南流去。
這條河就是金山紮滿流下的眼淚彙成的,伊似娘娘給這條河取名叫“伊遜河”,。康熙為紀念翠花公主,把‘們圖啊魯’行宮改名為“翠花宮|”至今,人們一看到“翠花宮”就想起了翠花公主和金山紮滿公子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