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四章 北伐的先兆(2 / 2)

就像紅薯收獲後,三位老農就發表了意見,說是可以的等到麥收之後或者一季稻穀成熟後在種植,這樣不會浪費田地,也不會耽誤收成。

至於土豆,也早就收獲了,隻不過秦天德沒有公開出來罷了。

對於三位老農大半年的辛苦,秦天德特地提出獎賞每人五百兩,不過卻被三人拒絕了。三人的請求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將一些種子送給他們,讓他們可以種在自己的地裏。

產量高,易種植,味道好,又是天下獨一份,將來不論是自己存著防餓,還是弄到市麵販賣,都是不錯的注意。

古時候的農民固然有著獨特的農民式狡猾,不過他們對土地的熱愛,遠遠超過了當今的絕大部分農民。

守著幾畝地,哪怕有人願用幾倍的價錢來換,他們都不會答應。隻要有地,有他們勤勞的雙手,他們就有活下去的希望,還有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對此秦天德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他本就打算將這三種作物推廣種植,隻不過種植的地域需要思量。

南宋地處淮河以南,東南大部分土地都較為肥沃,種植稻穀一類的再合適不過,若是因為新奇又或者將來可能賣出的高價,導致大量的農民選擇種植這三種作物,那就弄巧成拙了。

因此他打算分出一小部分種子,在江南一帶種植,大部分則是選擇川蜀地區,尤其是土豆和紅薯,更是重點選擇了川蜀。

當然對於川蜀農民種植三種作物,官府要加以嚴格的管製,隻能在較為貧瘠的土地上種植,這是第一要素。

三位老農被他繼續聘用,繼續琢磨三種作物的種植,總結經驗。

至於說將來萬一大麵積推廣後,會不會導致糧賤傷農,他早就想好了。

哪怕朝廷沒錢,他自己還錢也要按照市價收購這三種作物,然後利用他的船隊,販售道南洋諸國以及更遙遠的地方。

可以想象,以他秦家船隊的經商人才,前幾次的販售,對於那些從未見過這些作物的國家來說,絕對能夠收獲巨額的利潤!

“這麼說,鄭剛中鄭亨仲大人應當在返回臨安的途中了?”聽完了秦天德的計劃後,對秦天德行事手段了解最為透徹的樞密使胡銓率先問道,不過很快就皺起了眉頭,鼻子抽動了幾下。

“應當將韓元帥也召回京城,讓他也高興高興。”兵部尚書王貴皺著鼻頭,似乎屏住了呼吸,建議到。

韓世忠的身體情況,不僅秦天德擔心,王貴同樣也很擔心。同為武將,王貴很清楚韓世忠早年間受的創傷及隱患,尤其是從軍卒做起的韓世忠,上了年歲後,早年的表麵上消去的暗疾,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性命。

韓世忠在軍中的聲望極高,不僅是因為當年戰功顯赫,也是跟他的爽朗性格有關。

隨著秦天德搗鼓出的這三種人所未見的高產作物,讓所有人都察覺到了北伐之日的臨近,所以韓世忠的身體,王貴尤為擔心。

他很清楚,隻要有秦天德在,就基本上不會出現文官統兵,又或者是武將領軍,文官隨行製衡的現象發生,如同趙構建都臨安的時候,朝廷破天荒的信任武將,令得宋金交戰局麵扭轉一般。

王貴希望韓世忠能夠知道這些消息,三種高產作物的出現,可以視作北伐準備的先兆,令得韓世忠有所盼頭。

心情大好的眾人你一眼我一語的說個不停,就連杜洪因為秦天德請他品嚐了紅薯,話也多了不少,打探將來再有各國使節抵宋,作為賞賜回禮,就用這三種作物代替金銀,頗是得到了不少人的點頭。

唯一不和諧的一幕就在於是不是就會有人抽動鼻子,終於趙鼎受不了了,一拍案幾站了起來:“諸位大人,好歹各位都是朝中重臣,難道就不能注意一些。”

趙鼎的話隻說了一半就說不下去了,因為“噗”的一聲響了起來,而聲音來源就在他的身後,令得坐在他旁邊的李光張浚連忙捂住了口鼻。

“老夫算是明白秦大人為何會在送去的紅薯中夾帶一張紙條,讓我等今日不要到訪,原來竟是這個原因啊!”禮部尚書杜洪笑道。

杜洪的一句笑言,令得眾人紛紛響起了紅薯吃到最後發現的那張紙條,不由得都大笑了起來。唯有秦天德苦著臉,看著這群為老不尊的家夥,置身與臭氣哄哄的書房內。

我不是開玩笑的,我是真的希望你們不要今日來的!